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自由的实践根源与社会呈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新探
ISBN:9787010265605
作者:作者:朱荣英|责编:忽晓萌
定价:¥89.0
出版社: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28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人的自由发展的实践根源与价值旨归
  第一节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批判维度及其阶级使命
    一、马克思人学的批判维度及其人文情怀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非阶级立场及其真实意义
    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反压制斗争”及其理性实质
    四、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蕴含的后批判视域
  第二节  人对自然不合理的占用方式及其生态学根源
    一、实现人与自然统一问题的不同主张
    二、人与自然的矛盾映现了人与人的冲突
    三、人对自然不合理的占用方式及其后果
    四、人对科技的使用需要制度环境作保障
    五、科技与资本的联手不会带来人的自由
    六、对科技工具理性批判的思想主题
  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学革命及其价值旨归
    一、实践唯物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
    二、科学、宗教、哲学在人学上的关联
    三、实践唯物主义与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本质区别
    四、实践唯物主义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实质区别
    五、实践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的生成性本质
    六、实践唯物主义把握世界的价值之维
    七、实践唯物主义深人生活的内在本源处
  第四节  马克思早期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史研究
    一、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对人的发展问题的认识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发展思想的阐述
    三、《神圣家族》中对人的发展思想的批判考察
    四、马克思早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思考的得与失
  第五节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生态学阈限及其当代拓展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至高境界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及社会机制
    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态学域限问题
  第六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
    一、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论论争与价值评述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路径及人学语义
    三、马克思对现代科技与资本逻辑及其背反性的实践批判
    四、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的
    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
第二章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表征与实现途径
  第一节  人的自由的根本条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统一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与社会取向
    二、人的自由全面实现的社会条件及其基本途径
    三、人的自由的丧失: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价值错位
    四、人的自由的根本保障: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契合
    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理性选择
  第二节  人的自由得以全面实现的价值学维度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理想
    二、自由的社会表现:人的多方面价值的社会化生成
    三、人的社会自由:人的价值实现的共在性形态
    四、评价人的自由与人的价值的社会化标杆
    五、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升人的自由
  第三节  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理想与终极使命
    一、自由平等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信念
    二、过有信仰、有灵魂的生活是人的自由生活向度
    三、追求卓越与崇高是人的自由的根本表现
    四、学思并进、锐意创新是人的理性自由的集中表达
    五、爱智尚思、反思批判是人的自由的总体表达
  第四节  马克思对自由与幸福关系问题的实践解决
    一、人的自由问题的历史回顾与价值评析
    二、自由的生存悖论与幸福的实践蕴涵
    三、自由的合理调节与幸福的内在限定
    四、自由的制度选择与幸福的高贵品质
    五、自由的生存阈限及幸福的实现能力
第三章  西方学者对人的自由发展问题的探索
  第一节  西方哲学的种种自由主张及其思想实质
    一、关于人的自由及其生命表现问题的理论论争
    二、宗教哲学的自由主张及其唯心主义实质
    三、自然哲学的自由主张及其形而上学特征
    四、主体性哲学的自由主张及其内在弊病
    五、非理性哲学的自由主张及其虚无本质
    六、马克思哲学对西方自由主张的批判分析
    七、马克思哲学的自由主张及其实践品格
  第二节  西方人学思想的复杂性及其消极影响
    一、人的本质和价值问题的西式阚释及其流变
    二、西学视域下“哲学是人学”的理论困惑及缺失
    三、西方人学思想对马克思人学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西方自由观的生存论命义及其过度阐释
    一、“此在的真义”在哲学诠释中能否展露自身
    二、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人的语言
    三、对人的存在论视界的实践诠释
  第四节  对西方自由观及其生命表现问题的实践批判
    一、道德哲学认为提高人的理智即可通达德性自由
    二、经院哲学主张皈依上帝便能通达神性自由
    三、生命哲学承诺生命冲动给予了我们意志自由
    四、马克思哲学对西方自由观的实践批判
    五、马克思对人的生存自由的实践把握
    六、理性认识论中的自由并非现实中的自由
    七、唯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自由
    八、自由生存的多种矛盾及其可能的和合出口
  第五节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维度及其“乌托邦预期”
    一、人的自由及其生命表现问题的“后马视域”
    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跨文化际遇及其“建设性”旨趣
    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意义增补”与思想救赎
    四、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乌托邦预期”——以詹姆逊为例
  第六节  异化的泛化与自由的混灭——马克思异化观及其当代拓展
    一、马克思异化观的文化渊源与思想要义
    二、卢梭的人性异化思想及其后现代回应
    三、现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异化观的别样拓展
第四章  新时代人的自由的文化、生态呈现
  第一节  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信自强”——人的自由的文化呈现
    一、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维度审视文化建设的现代性意涵
    二、从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维度考察推进文化建设的时代性价值
    三、从文化与主体的关系维度阐释文化建设的人民性语义
    四、从文化与主体的关系维度表征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品格
    五、文化在人类社会自由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从“人类中心”到“生态整合”——新时代人的自由的生态呈现
    一、“十个坚持”原则及其自由意蕴
    二、摒弃自然中心说、人类中心论的错误观念
    三、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人的自由的生态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