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谱
发源于伏牛山系的赵河与潘河汇成唐河。唐河水自北向南经唐河、新野、湖北襄樊入汉江。明末,一姓祁名仪的人在唐河东岸的小镇上住下并开了个小饭馆,祁仪镇由此得名。
老李家的先祖早年间是从山西过来的。李季原名李振鹏,出生前,父亲李克明、叔叔李克中在距祁仪镇东南十二里的一块岗坡上种地四十八亩。此处很早有个叫“孙而不义”的小村,因这一带的岗坡石多土少,地太薄,住户纷纷迁走,很多年都寂寂无人。李家兄弟来此耕种后也仅有老李家一户,故被称作“李家小庄”。
“李家小庄”在桐柏山脚下。桐柏山生长着又高又密的榆树、槐树、柳树、楝树,不定什么时候林子里就钻出些土匪,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抢东西绑票杀人。地薄加上匪患,1919年,兄弟俩将树砍了,门摘了,农具卖了,准备把家搬到桐柏山余脉西麓豫鄂两省交界处的祁仪镇。
“李家小庄”的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肯代耕的,对方的条件是要先给买头牛。李克明与弟弟一合计,买牛就买牛,说啥也不能再守这块老娘土了。
祁仪镇窄仄的道旁挤着些灰黑色的店铺,很多从山里来的农民在店铺前的土路上卖柴草。一下雨泥水四溢,镇子里乱糟糟的。
李克明以卖农具等家什的一百六十串铜钱为本,在祁仪正街南头开了个售草绳、碗筷、鞭炮、火纸、酱醋油盐的小杂货铺,号“德顺昌”,但街里没人这么叫,打发孩子买东西都说是上李家小铺。
李克明读过四年私塾,算盘扒拉得飞快。铺子早期由李克明兄弟俩经营;不久,振鹏的大哥李振三也参与进来并成了主要的经营者。
镇上那些大点的商家瞧不上李家小铺:“什么‘德顺昌’,不过是上不了字号的‘眼子户’。”但镇上人对李家小铺有好感:店主为人谦和,公平买卖,邻里们给李克明送了一个“李仁义”的绰号。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895年生在祁仪镇。冯家祖籍山西高平。康熙五十五年(1716),冯家先祖冯泰来唐河做生意并定居祁仪。冯家农商并举,产业很大,是祁仪的望族。冯家大院在镇东北角,李家小铺在镇南头,相距不过四五百米。
都说祁仪风水好。祁仪地处河南、湖北二省四县边缘。站在镇南的山上往下望,小镇呈负阴抱阳之势。拥山面北,三河环绕:东面是祁河,西面是仪河,二水北流至镇外汇成清水河。清水河向西流入唐河。“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样的地形近光、避寒,聚气、藏风,也有利于泄洪和灌溉,更兼有“左青龙右白虎”——两旁丘陵岗地的环拱,真个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祁仪距唐河县城五十五里,距黑龙镇三十里,李家小铺进货大都去祁仪西南的黑龙镇。黑龙镇不通汽车,四方的货物都是用木船沿唐河水运来。
铺子开始时是小本生意,用担子到黑龙镇挑货;境况好一点了,就使一个老牛拉着轱辘包着铁皮的木轮车;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生意越发好了,还与别人搭伙在左近开了字号为“同兴长”的小店,卖盐兼着收棉花并经营些布匹。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