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写作目的与创新
五 使用资料
六 本书结构
第一章 浪漫主义思潮与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历史学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及其在美国的本土化
一 浪漫主义思潮的起源
二 浪漫主义思潮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从德意志到美国的传播:二者的异同
一 美国浪漫主义的主题
二 美国式的浪漫主义英雄
三 美国浪漫主义的建设性
第三节 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 民族主义的源起
二 世界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三 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
四 美国的民族主义
第四节 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美国历史编纂学
一 19世纪初期美国的历史编纂
二 美国的浪漫主义史学家
三 浪漫主义的历史观念:“正确的设想”
四 主题——建立于一般共识基础上
五 真实性与趣味性:大众读者的期望
六 真实的标准:事实真实?精神真实
七 写作手法:想象式沉思
第五节 浪漫主义史学的历史影响及其审美维度
一 历史影响
二 对科学历史学的挑战
三 浪漫主义史学的审美维度
四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第二章 班克罗夫特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班克罗夫特的生平概述
一 班氏的身世和在德意志的教育背景
二 早期文学生涯
三 坚定的民主党人士——投身政治
四 外交使节和历史资料的收集者
五 最重要的成就——历史写作
第二节 班克罗夫特的历史观
一 历史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二 世界精神与民族有机体——民族主义历史观
三 “自然神论”——神意的指引
四 浪漫主义的“直觉理性”——人民大众的力量
第三节 怀疑主义的方法论与因果关系的历史阐释
一 历史主义
二 对原始资料的收集
三 写作方法及资料的运用
四 对史料的批判态度
五 历史的连续性与探寻因果关系
第四节 神意与人民大众的力量——班克罗夫特的双重历史观及对其矛盾之处的解释
一 班克罗夫特历史观的思想语境: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汇
二 班克罗夫特的双重历史观与19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思潮
第三章 《美国史》的主题:自由、民主、统一
第一节 自由精神的起源和传统
一 自由精神的源起——条顿生源论
二 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自由传统
三 清教传统——自由精神的另一个来源
四 美国革命——争取自由的抗争
五 自由的悖论:班氏对奴隶制的态度
第二节 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普遍决定和大众政府
一 殖民地的自治制度是民主政府的先声
二 以平等观念为中心的杰克逊式民主
三 好的政府体制——以公众意愿为基础
四 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传播民主的使命
第三节 美利坚民族的进步与统一
一 美洲殖民地的独立与联合
二 自由与统一的趋同
第四章 《美国史》与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思潮的互动
第一节 公共教育的兴起及大众对历史作品的期望
一 公共教育的兴起和大众阅读状况
二 历史写作者对公共取向和社会思潮的关注
三 大众对历史著作的期望
第二节 《美国史》与19世纪中期受欢迎的写作风格的契合
一 历史的戏剧——让过去自己说话
二 主题的一致性——对时代精神的反映
第三节 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对文化独立和民族特性的关注
一 美国社会呼吁文化之独立
二 知识界对美利坚民族特性的构建之路
三 对德意志文化的借鉴与探寻美利坚民族特性
四 美利坚需要书写自己的历史
第四节 《美国史》中的立国精神对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的影响
一 《美国史》的开创性——第一部美利坚民族通史
二 美国知识界对《美国史》的反响和评价
三 《美国史》传递的美利坚特性——对于国家起源和使命的揭示
四 《美国史》的主题与时代精神的契合
五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美利坚特性对于19世纪中期美国的现实意义
六 《美国史》与19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认同的构建
第五章 班克罗夫特史学在美国史学史中的地位
第一节 19世纪中期史学语境中的《美国史》
一 19世纪中期“真实”的标准与《美国史》
二 19世纪中期的历史写作惯例与《美国史》
三 19世纪中期的史学语境下对班克罗夫特史学的评价
四 班克罗夫特与兰克
第二节 《美国史》中的历史理论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一 生源论与19世纪中后期美国历史的解释模式
二 美国使命观的历史学传统
三 对历史中普通人的关注:西部的重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