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角色形象
用“十”字辅助线确定眼睛的位置
面轮廓先画圆形再勾勒下巴
脸的长度与摊开的手掌长度一
用三角形辅助线持面五官对称
眼、鼻、口的间距越小越显得年幼
面三庭均匀分布可显得五官端正
可爱系的鼻子和下巴要画得小巧、细
画侧面时要注意美人线
3/4侧面可打造五官的立体感
将人脸理解为长方体有助于把握五官的位置
双眼间距以眼睛大小为参照标准
根据眼睛的位置确定耳朵的位置
绘制耳朵时要留一定的倾斜度
绘制眼睛时要突出眼球的立体感
用瞳孔和上眼睫毛来强调眼睛的变化
缩小眉眼间距让五官显得更立体
细长的眼睛显得酷,大而圆的眼睛显得可爱
大眼睛的瞳孔呈椭圆形看起来更协调
画一个点来表现鼻头
嘴线条留出空隙可表现嘴唇的质感
牙齿要避细节过于写实
掌握五官的法则,轻松画好俯视和仰视角度
仰视时眼角下垂
侧面的外侧眼球要向内侧靠近形成对焦
通过肌肉线条体现角色的征
只用眉毛和嘴唇也能表现Q版角色的情绪变化
用两种表情表达复杂的情感
通过眼的方向来表达情感
遮挡一只眼睛可以突出视线
可爱系角色应尽量避脸线条有过多起伏
将发型分区画更容易描绘
把发束想象成带状长条
从头顺着头的轮廓线条画长发,更能表现出流动感
发梢分增加层次感看起来更自然
通过增加细线条来表现头发的蓬松感
用不规则的锯齿形线条描绘发际线
扎起的马尾越细,看起来越年幼
打破节奏可表现长发的飘逸感
手臂下垂时手腕的位置与臀大齐平
肩宽大于头宽的2倍显得更健壮
肚脐的位置接近腰细处
大腿和小腿的长度基本一
脖颈的线条要有一点弧度
席地而坐时身高是全身的一半
通过骨盆的形状区分男女体型
锁骨一直延伸到肩膀的两端
张开的手指呈扇形
手指根弯曲时手掌也会跟着弯曲
翘起第一指关节让手更有表现力
发达斜方肌可凸显男性魅力
锁骨下方有一块脂肪较薄的区域
以文胸形状为辅助线画胸
深度弯曲的肘有角而屈膝没有角
腿线条呈S形曲线
用重心线确定姿态的稳定
小腿外侧的肌肉略高于内侧
通过剪影检查问题
用长方形辅助确认及平衡
用椭圆形的截面图来表现角色的立体感
Chapter 2 服装与道具
被衣服遮盖的身体也要先画出草图
关节处的衣服褶皱较密集
意识到支撑布料的位更容易画好褶皱
通过衣服褶皱数量来体现布料的厚度
绘制衣服时须掌握的基本规则
掌握衣服接缝的位置有助于表现衣服的细节
衣领线条不闭合让衣料显得厚实
把衬衣衣领分成两分绘制更简单
从裙摆开始画裙子
衣服的图案能够凸显身体的曲线
花卉图案大小的差异化
图案可以通过变形来贴合布料
帽子向后斜着戴在头上
让服装线条随运动曲线表现动感
营造头发和衣服随风飘动的场景氛围
统一左右眼镜框的范围可提高绘画效率
提前设计好道具造型可避后期出错
通过道具引导视线
适合手持的道具
提高色彩饱和度让食物看起来更美味
花瓣飘散的背景可以烘托角色的情绪
Chapter 3 数字绘画中的线描与上色
运用“手颤修正”功能画线更轻松
线条有粗细变化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控制落笔、提笔的流量让线条显得生动
通过“橡皮擦”工具修改粗糙的线条
用小黑色块表现线稿的明暗
画长线条时转动的不是手腕而是手臂
画线时眼睛不要盯着笔而要看向点
倾斜画布有助于绘制高难度的线条
高难度的粗线条可以先勾轮廓再填充
将轮廓底稿显示为蓝色有助于画正稿
在矢量图层画线稿
用“橡皮擦”工具打造手绘风的线条
在数位板上贴张纸可止画笔打滑
用图层蒙版进行非破坏性修改
开放式线条可营造眼泪与汗水的透明感
水平翻转图像便于检查问题
用“变换”工具修改底稿
将彩色草图作为调色板
将彩色稿转成黑白稿来检查图像的对比度
突出细节、制差有助于引导视线
面表情分层处理有助于后期修改
用剪贴蒙版上底色
色彩鲜艳度一让图像有整体感
在基础阴影1上叠加阴影2可加深阴影效果
用渐变色打造立体感
在阴影中加入冷色可使颜色更鲜亮
阴影减少时要画出投影
添加了暖色的反射光更鲜明
用清晰的高光打造光泽感
在轮廓线上添加高光显得更闪耀
渐变瞳孔的暗在上方可避阴郁感
在眼白上画出眼皮的投影让眼睛更有立体感
深色的眼睫毛可突出视觉效果
添加暖色的眼睫毛让角色更温柔
添加冷色让皮肤更通透
质感坚硬的配饰可衬托出皮肤的柔软
腮红的常用画法
关节位加入粉色显得更可爱
画黑发时添加红色或蓝色
画“头高光”时先画弧线
刘海加入肤色会显得更通透
头颈后面的头发加入光效后更有层次感
将分刘海透明化处理以妨碍视线
服装颜色加入肤色能体现衣料的轻薄
在阴影中画上反射光可增加真实感
用模糊滤镜表现光芒的真实效果
强化阴影边缘可突出立体感
在光的边缘添加高饱和度色彩会更鲜艳
双色调+强调色使画面更有整体感
用互补色作为强调色使画面更醒目
红色显得近,蓝色显得远
厚涂要从暗色开始
笔画走向贴合角色的面可打造立体感
通过“叠加”混合模式给灰色图像上色
先点涂再平涂可以再现真实阴影
选用大号“喷枪”工具绘制色彩渐变
从色彩分界处拾取中间色
光源方向可改变画面风格
不同的配色可以表现不同的时间段
用合并复制图层进行非破坏性处理
利用图层的不透明度调整细节
色调调整图层可以先设置再调整
用3D模型辅助分析光影效果
快速蒙版有助于限定绘画范围
在底色中加入深色便于检查是否漏色
通过“叠加”混合模式调整画面的明暗
用“滤色”混合模式打造柔和的空气感
用“线性加深”混合模式表现强光
用“颜色减淡(发光)”混合模式修改局阴影
调整局色调可突出重点
用渐变映射变换颜色
羽化边缘让线条更加柔和
用空气层突出角色形象
聚焦脸营造舞台效果
光晕效果让角色闪闪发光
用“线性加深”混合模式套色偏移效果
用逆光轮廓突出角色
模拟纸质效果
通过反射光的强弱来表现材质的硬度
Chapter 4 姿势与构图
对立式平衡可增加姿势的美感
扭转身体表现跃动感
舒展姿势可体现豪迈感
内收的姿势让角色显得端庄贤淑
S形脊椎让姿势更自然
身体动作范围应遵循自然动态规律
侧转头时肩膀也应随之转动
回头时从眼睛、颈、肩膀依次扭转
抬头仰视时背同时后仰
双手和背向后伸展显得更有活力
通过剪影确认动作是否表达明确
奔跑时身体前倾幅度越大速度越快
定格动作开始或结束的瞬间更能体现动感
双手环抱头的姿势更有魅力
将手贴近脸有聚焦的效果
给配合动作的手留出空间
指关节微微弯曲显得放松
轻轻握拳可表现可爱感
食指可以表现不同的姿势
绷直脚让角色看起来像悬浮在空中一样
画单脚站立姿势时要联想三角形构图
提前设置角色与场景可提高效率
通过脸朝向来表现情感
对齐地平线让角色像站在水平的地面上一样
脸在画面正中偏上的构图更稳定
脸写应括肩膀
脸周围的背景要持简洁
中心构图可强调角色的存在感
参考辅助线来持画面平衡
倾斜地平线可增强角色的动作气势
三角形构图法的启发
用“之”字形构图强调画面的韵律感
在角色视线前方留白让画面更稳定
对角线构图能有效引导视线
用参照对象突出主体的庞大
用缩略图做构图分析
仰视角度可突出角色的强势
俯视角度可括角色全身
用效果突出角色的气场
用鱼眼镜头改变画面风格
用视线说明双人场景的角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