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概况
1.1.1 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1.1.2 复合材料的应用概况
1.2 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组成
1.2.1 复合材料的定义
1.2.2 单层复合材料
1.2.3 层合复合材料
1.3 复合材料结构符合性证明依据
1.4 复合材料结构合格审定中的新问题
第2章 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及性能
2.1 复合材料基体
2.1.1 环氧树脂
2.1.2 热塑性基体
2.1.3 其他聚合物基体
2.2 碳纤维
2.3 热固性树脂预浸料
2.4 层合板性能
第3章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3.1 预浸料热压罐工艺
3.2 自动铺带工艺
3.3 自动纤维铺放工艺
3.4 拉挤成型工艺
3.5 蒙皮-长桁一体化成型工艺
3.6 热压罐工艺
3.7 编织注射工艺
3.8 热塑性复合材料工艺
3.9 纤维缠绕工艺
3.10 连接和胶结
3.10.1 紧固件连接
3.10.2 胶结连接
3.10.3 焊接
3.11 制造技术选择
第4章 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检测
4.1 复合材料损伤检测方法概述
4.2 目视检测
4.3 敲击检测
4.4 超声波检测
4.4.1 超声波检测原理
4.4.2 超声波检测的新进展
4.5 X射线成像
4.5.1 基本原理
4.5.2 X射线成像的特点
4.5.3 X射线成像的优势与局限
4.5.4 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
4.6 其他检测方法
4.6.1 剪切成像法
4.6.2 热成像法
4.6.3 湿度检测
4.7 破坏检测
4.7.1 揭层法
4.7.2 其他破坏检测方法
第5章 复合材料结构积木式验证方法
5.1 复合材料结构积木式验证方法概述
5.2 积木式验证方法的实例
5.3 复合材料结构静强度验证
5.4 复合材料结构静强度验证试验
第6章 复合材料结构符合性验证——附加考虑
6.1 颤振和气弹稳定性
6.2 适坠性
6.3 耐撞损性
6.3.1 耐撞损性定义和技术特点
6.3.2 飞机结构耐撞损性设计要求与评定
6.3.3 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损性评定准则和防火安全要求
6.3.4 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损性的物理和力学问题
6.3.5 复合材料结构耐撞损性分析和验证试验指导
6.4 防火、可燃性和热问题
6.4.1 防火、可燃性和热问题适航要求
6.4.2 复合材料结构的火灾危害处理和安全性描述
6.4.3 飞行中的火灾问题
6.4.4 复合材料结构外部防火特殊考虑
6.4.5 复合材料结构的高温暴露问题
6.5 闪电防护
6.5.1 闪电效应危害
6.5.2 闪电防护的适航要求和设计
6.5.3 闪电防护设计验证
6.5.4 静电及其防护
第7章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7.1 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7.1.1 一般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7.1.2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7.2 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
7.2.1 工程弹性常数表示的应力-应变关系
7.2.2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工程弹性常数的限制条件
7.3 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和刚度/柔度矩阵的坐标变换
7.3.1 一般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和刚度/柔度矩阵的坐标变换
7.3.2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和刚度/柔度矩阵的坐标变换
7.3.3 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应变和刚度/柔度矩阵的坐标变换
7.4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刚度
7.4.1 经典层合板的基本假设
7.4.2 层合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7.4.3 对称层合板的刚度
7.4.4 二维均衡层合板的刚度
7.4.5 三维均衡层合板的刚度
7.5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估算
7.5.1 单层板的强度
7.5.2 层合板的强度
7.5.3 有限元分析中常用的层合板失效判据
第8章 复合材料结构持续适航——检查与修理
8.1 可接近性设计与可检查性设计
8.1.1 可接近性设计
8.1.2 可检查性设计
8.2 可修理性设计
8.2.1 层合板的可修理性设计
8.2.2 夹芯结构的可修理性设计
8.2.3 波音B787型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可修理性设计
8.3 修理的分类
8.3.1 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类
8.3.2 按修理对象和修理方法分类
8.3.3 按修理场地分类
8.3.4 按损伤危害性分类
8.4 修理设计准则
8.4.1 刚度
8.4.2 静强度和稳定性
8.4.3 耐久性
8.4.4 损伤容限
8.4.5 与飞机系统的相容性
8.4.6 气动光滑性
8.4.7 重量与平衡
8.5 修理方案的确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