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七、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田野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甘肃农牧民市民化类型
一、生态移民市民化
二、陪读者市民化
三、养老型市民化
四、被征地农民市民化
五、易地搬迁移民市民化
第三节 田野概述
第二章 生态移民市民化
第一节 因生态脱嵌:市民化的驱动力
一、生态核心区整体移民
二、易地扶贫搬迁
第二节 再嵌入之本:就业
一、“赋权”不充分
二、农牧民自身“增能”不足
三、何以就业
第三节 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一、家庭关系变化
二、生计方式变化
三、消费方式变化
四、社会关系重构
第四节 再嵌入之困:身份认同的迷失
第五节 老年人的市民化: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一、理论视角与问题的提出
二、脱嵌农村/牧区,迁入县城
三、迁入城镇,如何生存
四、何以扎根县城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陪读者市民化
第一节 母亲/父亲陪读
一、为何陪读
二、影响陪读者市民化的因素
三、陪读者的城市融入
第二节 老人陪读
一、老人陪读何以产生
二、老人陪读存在的困境
三、生命历程视域下的老年人陪读
第三节 举家迁移陪读
一、核心家庭举家迁移陪读
二、扩大家庭举家迁移陪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被征地农民市民化
第一节 土地征收原因
一、田野点的基本隋况
二、土地的征收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
第二节 主动融入:多元化的生计类型
一、土地被征收的老年人
二、本地城镇化的中年人
三、异地城镇化的年轻人
四、走出去的妇女
第三节 社会认同
一、自我认同
二、家庭认同
三、社会认同
第四节 空间、资源与发展:G村与T村比较
一、地理空间与发展
二、资源嵌入与发展
第五节 其他类型的市民化个案:唐卡学徒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灾害避险移民市民化:基于灾害人类学的视角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避险搬迁
二、灾害人类学
三、预防灾害的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何以搬迁
一、舟曲: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的空间
二、兰州新区:承接移民的国家级新区
三、迁移新居
第三节 空间再造、生计转型、关系重建与文化融入
一、空间再造
二、生计方式多元化
三、社会关系的重构
四、民俗文化传承与变迁
五、情感认同与心理融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部中小城市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中小城市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困境与张力
一、微观个体人力资本薄弱
二、未能适应消费型的城市生活
三、重构的社会关系网内卷化
四、城市融入水平低,自我身份认同不高
五、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不完善
第二节 中小城市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解决本地市民化瓶颈
三、强化农牧业转移人口社会支持
四、变“被动市民化”为“主动市民化”
五、充分发挥城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结语与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