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语文教学本质的深度探寻
二 语文教学实践变革的诉求
三 哲学诠释学的启发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 关于理解与意义的研究
二 关于教育教学理解与意义的研究
三 关于语文教学理解与意义的研究
四 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概念界定及创新之处
一 概念界定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哲学诠释学对语文教学的意蕴
第一节 哲学诠释学的要义解析
一 意义:生命存在之本体性的追问
二 理解:意义生成的途径
三 对话:意义表达的方式
四 体验:意义实现的方法
第二节 哲学诠释学的教育研究向度
一 教育目标:追求生活世界的意义
二 教育内容:重在对文本的阐释
三 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对话
四 教育方法:突出主体的体验
第三节 哲学诠释学对语文教学的适切性思考
一 共同的研究对象——文本
二 相似的前提条件——前理解
三 相同的表达媒介——语言
四 具体的发生场域——情境
第三章 意义彰显:语文教学目标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语文教学目标的哲学诠释学向度
一 言语生命意义的存续
二 生活意义的拓展
三 审美意义的涵育
四 文化意义的生成
第二节 语文教学本体性意义的失落
一 语文教学之“知”的功利追逐
二 语文教学之“技”的精神失落
三 语文教学之“言”的诗意破碎
四 语文教学之“意”的灵性禁锢
第三节 语文教学本体性意义的重建
一 凸显语文教学的理解性
二 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成性
三 把握语文教学的关系性
四 重视语文教学的生活性
第四章 意义阐释: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理解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文本的理解维度
一 文本理解的循环
二 文本理解的前结构反思
三 文本理解的合理性“偏见”
四 文本理解的视域融合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文本理解的现实透视
一 师生述而不作的文本理解观
二 师生对文本召唤结构的罔顾
三 师生对文本的片面理解
四 师生对文本的过度阐释
第三节 语文教学文本理解的愿景
一 遵循文本理解的历史性
二 注重文本理解的情境性
三 尊重文本理解的自主性
四 强调文本理解的创造性
第五章 意义表达: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对话关系
一 融合:关系性对话
二 解蔽:“游戏性”对话
三 觉醒:反思性对话
四 创生:精神性对话
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关系的疏离
一 主客二分的师生关系
二 学生合理前见的悬置
三 师生对话内容的窄化
四 对话与精神建构的分离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中师生对话关系的建立
一 形成师生对话共同体
二 正确对待学生的前见
三 引入多元对话
四 创设师生对话的“边缘领域”
第六章 意义实现: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体验
第一节 语文教学之体验的本体性特征
一 言语体验的实践性
二 审美体验的丰富性
三 生活体验的独特性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法中体验的缺失
一 以一己之言代替学生的言语体验
二 以逻辑分析代替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 以学科训练代替学生的生活体验
第三节 语文教学方法中体验的强化
一 生成自悟自创的言语体验
二 涵养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
三 丰富知行合一的生活体验
结语
一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二 本研究待完善之处
三 后续研究的初步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