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与公共性重构
ISBN:9787517861911
作者:作者:殷克涛|责编:刘志远//刘焕
定价:¥42.0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63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乡村文化供给模式的反思
  一、乡村文化的“主体性”与“公共性”
    (一)乡村文化的“主体性”
    (二)乡村文化的“公共性”
    (三)面临的挑战
  二、三种文化供给模式
    (一)政府普惠式的文化供给
    (二)个体与团体的贡献
    (三)资本下乡的文化产业
  三、当前的政策与方案
    (一)政策视域下的乡村文化
    (二)学者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  乡市寸文化建设的利益相关者
  一、被忽视的尖锐问题
    (一)“群体”的统筹与细分问题
    (二)从实地调研来看,贡献与收益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一个适宜的评选标准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依据
  三、乡村文化利益相关者的构成
    (一)乡村文化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划分
    (二)乡村文化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与权益诉求
  四、乡村文化建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基础层面:身份认同构建的信任关系
    (二)表现层面:权益共享形成的互惠关系
    (三)运营层面:共同创新创造的协作关系
    (四)核心层面:文化交融结成的包容关系
  五、如何进行权益调适?
    (一)乡村文化建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
    (二)乡村文化建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平衡
第三章  乡市寸文化空问的生产、消费与重构
  一、一种公共性的生产
  二、乡村文化空间的生产
  三、乡村文化空间的消费
  四、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
  五、一个典型的案例
  六、过度的生产与消费
第四章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抉择
  一、资本下乡: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资本化趋势
    (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资本化
    (二)空间资本化影响乡村公共空间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两种理性行为
    (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工具理性
    (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价值理性
    (三)二者的相互协调
  三、资本化后的理性失衡: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价值理性的衰微
    (一)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工具理性张扬
    (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价值理性衰微
  四、回归价值理性: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再生产
    (一)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激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再生产的主体性与公共性
    (二)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三)强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治理
第五章  基层媒体的引导与推动
  一、底层发声与媒体帮扶
  二、多角透视下的落点偏差
    (一)国家政策指引下的功能定位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自我实践探索
    (三)学者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期望
  三、传播变革下的服务脱节
    (一)基层传播的变革与中介功能的弱化
    (二)草根阶层的媒介意识觉醒与媒体服务的脱节
  四、拥抱基层,与乡村共鸣共振
    (一)用好媒介放大功能,做乡村的传声筒
    (二)发挥涵化教育功能,助力乡村自媒体建设与发展
    (三)强化资源供给功能,做乡村的媒体资源库
    (四)泛化连接功能,增强乡村村民黏性
第六章  自我贡献:个体与团饰的选择
  一、个体的贡献
    (一)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二)新乡贤的联结
    (三)独立文化工作者的付出
  二、团体的力量
  三、新农人的加入
第七章  自主治理:一种新型集体行动
  一、新的集体行动
    (一)乡村的集体行动传统
    (二)乡村文化的新型集体生产现象
  二、乡村文化建设集体行动的三重逻辑
    (一)现实逻辑
    (二)实践逻辑
    (三)价值逻辑
  三、乡村文化建设集体行动自主治理
    (一)集体自治的相关理论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集体自治
第八章最后的总结
  一、变革下的乡村文化建设
  二、未来发展的期望
后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