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化学的召唤
第一章 欢腾:气泡之美
第二章 有序:晶体的魅力
第三章 不溶:沉淀的威力
第四章 繁茂:枝状生长之乐
第五章 燃动:迷人的火焰
第六章 刺激:电化学的魔力
第七章 多彩:植物的奇妙变色
第八章 升温:热的作用
第九章 有机:盘曲的化学花园
第十章 创造:丰富的图案
后记 艺术、奇观与科学
致谢
附录 分子与结构
术语解释
引文出处
译名对照表
肯定没有其他哪个科学分支从本质上就有这么多审美属性了。它们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化学的核心,无疑也是吸引人来学习这门学科的特征之一。所有科学家都不只是受纯粹智识冲动的引导,但化学家或许尤其不是。如果说物理学家会表达对物理方程和概念之美(他们的确能感知到)的敬畏和惊叹,生物学家会被自然界丰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吸引,那么化学家表现出来的则是蕞高的创造力:制造的欲望。他们的仪器,他们的烧瓶、导管和称量设备,往往有超出其实用需求的美感,展现的是在满足实际理性需求之外也要满足本能的艺术审美的冲动。
当然,化学的这些方面也经常被人轻视:它们能吸引年轻学生固然很好,但毕竟过于肤浅,无法长期维持他们的兴趣。但事实并非如此。专业的化学家也常会纵容自己的感官欲望,哪怕是带着一点罪恶感。颜色变化可以是一个讨喜的指征,提示化学反应已然发生;展示晶体或物质薄层的双折射特性(其中的光线弯折取决于其传播方向及其偏振)的显微镜图像,是一片万花筒般的多彩世界;原子和分子可能在多个不同尺度上自发组合成复杂的形态,宛如经微观之手雕琢而成。鉴于这些视觉形态都传递了有用的信息或表现出了实用性,化学家自然大可以欣赏它们。
我们还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化学包含着审美特质,那么从感官上欣赏周围的世界,也会把我们吸引进化学这门学科,所需不过是能接收到周遭的感觉体验,以及好奇心。为什么这种材料透明可拉伸,那种材料刚硬能反光?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每次下雨都会出现的那股气味是什么?为什么咖啡是苦的,我又为什么喜欢喝它?不用多久,这些问题就会变成化学问题,即聚焦到物质的组成、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反应上。这些问题都关乎事物的细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