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交往革命(邮电政治沟通与新中国初期的国家治理)
ISBN:9787208191983
作者:作者:邓理|责编:徐晓明
定价:¥68.0
出版社:上海人民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94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视角:通信、政治沟通与现代国家
    一、通信: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
    二、邮电:引发现代国家的“交往革命”
  第二节  研究问题:邮电、新中国的政治沟通体系及国家治理
    一、文献回顾
    二、从邮驿到邮电:国家信息传播的古今之别
    三、分析逻辑:邮电、政治沟通与国家治理
    四、研究案例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国家治理的通信技术视角
  第一节  现代国家治理的技术逻辑
    一、现代国家建构的技术工程学
    二、马克思的交往革命理论
  第二节  再造空间:现代国家治理的通信基础
    一、与空间斗争:传统国家治理的信息悖论
    二、重构空间尺度:邮电与现代国家治理转型
  第三节  邮电通信与政治沟通: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
    一、邮电通信对政府管理及行政的影响
    二、邮电通信对资本主义体系和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三章  理论框架:邮电通信、政治沟通与国家治理
  第一节  邮电通信对政治沟通网络的重构
    一、从地域性到国家性:通信与政治沟通关系的扩展
    二、从滞后性到及时性:通信与政治沟通效能的提升
  第二节  政治沟通网络重塑国家治理的基本机制
    一、情报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的缓解
    二、集体行动机制:组织能力的强化
    三、符号扩散机制:国家话语的弥散
  第三节  案例介绍:新中国初期的邮电及政治沟通网络
    一、人民邮电:新中国初期的邮电系统及建设成就
    二、书信、电话、报刊:邮电建构的三种政治沟通网络
第四章  书信: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媒介
  第一节  邮政与人民通信自由的实现
    一、组织结构:邮局网点的全国覆盖
    二、行动策略:邮政系统的服务创新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书信类型及其政治功能
    一、纵向沟通:联系群众
    二、横向沟通:团结群众
  第三节  纵向政治沟通体系:基于书信的参与式治理
    一、政府和官方报刊:书信建构的两种政民联系渠道
    二、信息反馈:群众来信的治理功能
    三、获取地方性知识:国家发起的群众报矿运动
    四、书信信息传播的困境
  第四节  横向政治沟通体系:书信与公共空间的重构
    一、推动劳动竞赛
    二、传播先进经验
    三、以信传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意识建构
第五章  电话:通讯技术与农村治理的变革
  第一节  改善农村通信:50年代的电话下乡工程
    一、电话为何下乡:国家领导农村的信息传播困境
    二、电话下乡规划:社社有总机,队队通电话
    三、电话如何下乡:权力下放和群众创造
  第二节  电话网与新中国农村治理的变革
    一、电话会议:政府工作方法的转变
    二、国家政策执行能力:电话网建立前后的历史比较
    三、更高效的集体行动:基层治理的赋能
    四、政府间治理网络:超越地方性政治
第六章  报刊发行:国家话语传播与国民塑造
  第一节  报刊:现代国民建构的文化媒介
  第二节  邮局:国家报刊发行的关键主体
    一、邮发合一制度
    二、报刊悬浮于基层:邮局发行的困境
  第三节  报刊发行站:国家文化权力如何渗透至基层
    一、报刊发行站的设置过程
    二、报刊发行站对于政治传播的赋能
    三、城市的报刊发行网络
    四、农村的报刊发行网络
  第四节  国家的文化治理:报刊对国民的主体性建构
    一、报刊影响群众的文化实践
    二、报刊对工农群众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现代国家如何解决信息难题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第三节  新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多重塑造
  第四节  信息时代的通信与国家治理
参考文献
A.英文学术著作及期刊
B.中文学术著作及期刊
C.政府报告、地方志及历史文献
D.报纸及档案材料
后记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