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GPT时代,为什么我们更需要隐性知识
引言 画一个标记,10000美元
01 什么是CTA方法
第一部分 那些可以用来探索情境认知的工具
02 准备工作,应该怎样开始CTA
03 概念图,提取与表达知识的高效工具
04 基于事件的CTA:如何帮助从业者“讲出故事”
05 类实验任务,探讨CTA的多种方法
06 发现数据背后的意义,并清楚地表达
第二部分 发现人们的隐性认知
07 理解并描述认知的各个层面
08 CTA是如何产生的,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09 信息技术时代的认知挑战
第三部分 如何在实践中应用CTA的成果
10 如何利用CTA成果赋能系统开发
11 如何利用CTA成果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
12 如何利用CTA成果洞察消费者决策过程,助力市场调研
13 如何利用CTA成果评估一个人的专业水平
14 CTA的未来将如何发展
附录 数据收集指南
致谢
注释
CTA的目的在于掌握认知,也就是掌握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进行CTA研究的人员或从业者通常会试图理解并描述参与者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他们如何理解相关事件。如果参与者采取了有效措施并且很好地应对了复杂情境,那么CTA就应该对这些良好表现进行描述。如果参与者犯了错误,CTA就应该解释犯错的原因。CTA研究试图掌握人们的思考内容、关注点、在做出决策或者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试图完成的目标,以及对特定工作流程是如何运作的都知道些什么。
CTA包括知识提取、数据分析以及知识表达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在CTA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很多人会把CTA等同于第一个方面——知识提取,这一点向来也是最受关注的。不过既然你努力收集了数据,就需要很好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另外,只有使用易懂的方式向他人传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成果的重要性,你才能够说明自己完成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
了解CTA概况的途径之一是理解CTA都有哪些方法、各自的标签以及不同方法的所属类别。不过,对CTA进行整体描述其实具有相当的难度。CTA有多个源头(详见第8章),这些源头各自包含了不同的根源隐喻、术语、主要的方法论与测试平台、应用领域,以及价值的划分标准,甚至对“认知”的概念也各有不同的标准。在本章的前半部分内容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知识提取的各类方法以及如何对这些方法进行区分。在后半部分内容里,我们将探讨CTA中的数据分析与表达的方法。
如何提取别人的隐性知识
知识提取包含了一系列方法,用来获取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他们是如何掌握的,比如判断、决策、知识以及技巧。知识提取方法的类别异常繁多,无法一一罗列。通过表1-1与表1-2可以看出CTA从业者可选用的工具与技术的多样性。表中包含的各类方法可以通过两家网站进行查询,这两家网站专为提供CTA的相关信息而创建。一家为“CTA资源网”,由Aptima公司运营,表1-1为该网站CTA方法摘要信息中识别为“知识提取”的方法内容。MITRE公司开发了“认知工程方法与应用调查”,可通过该公司的“心智模型网”进行查阅。详情可见表1-2。
这两家网站提供了各种方法的说明和参考资料,还提供了很多其他资源。另外,两家网站各自对知识提取方法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分类名录与练习作业。然而,表1-1与表1-2所列内容并非详尽无遗,还有其他同类资源介绍了其他方法,并提供了各类方法的组织分类法。
关于这两个表,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表中的编号和知识提取方法与工具的种类。两家网站的目标相近,但对方法进行罗列和分类的时候却有着相当的差别,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CTA缺乏一个公认的定义和限定标准。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