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生态型渠道研究
1.2.2 灌区防渗渠道生态改造研究
1.2.3 两栖类野生动物通道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灌溉渠道生物通道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2.1.1 灌溉渠道生态功能
2.1.2 农业生物多样性
2.1.3 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
2.2 农业景观生态学理论
2.2.1 灌溉渠道生境破碎化
2.2.2 景观生态原理
2.2.3 农业景观格局
2.3 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2.3.1 生态位原理
2.3.2 生态工程设计原则
2.3.3 灌溉渠道生态修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灌溉渠道对黑斑蛙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
3.1.2 土壤植被与生物资源
3.1.3 灌溉渠道工程建设
3.2 黑斑蛙运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3.2.1 试验对象
3.2.2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2.3 黑斑蛙的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特征
3.2.4 黑斑蛙在不同坡面材质上的极限坡度
3.2.5 黑斑蛙的上跳运动特征
3.3 黑斑蛙运动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3.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3.3.2 运动能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计算
3.3.3 运动能力与渠道结构参数的对比
3.4 黑斑蛙运动能力在蛙道构建中的应用
3.4.1 蛙道适宜坡度
3.4.2 蛙道适宜坡面形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蛙类运动能力的蛙道构建与优化设计研究
4.1 灌区末级渠系蛙道的构建方法
4.1.1 蛙道结构形式
4.1.2 蛙道设计类型
4.2 蛙道使用效果的试验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
4.2.3 蛙道的使用效果分析
4.2.4 逃脱效果的性别差异
4.3 蛙道的优化设计
4.3.1 蛙道类型比选
4.3.2 蛙道结构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弯道水力特性的蛙道构建与数值模拟研究
5.1 明渠弯道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5.1.1 弯道水流纵向流速分布
5.1.2 弯道横向环流结构
5.2 灌区末级渠系弯道的三维水流数值模型
5.2.1 控制方程
5.2.2 数值计算方法
5.2.3 自由液面处理方法
5.2.4 弯道模型建立
5.2.5 边界条件
5.3 弯道水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5.3.1 纵向流态分析
5.3.2 横向环流分析
5.3.3 弯道流态对蛙类运动轨迹的影响
5.4 蛙道的构建与模拟分析
5.4.1 蛙道位置和结构形式
5.4.2 蛙道水流流态数值模拟
5.4.3 弯段结构变化对输水效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