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与本书的定位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三、可能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社会质量理论
一、理论创生背景
二、理论溯源
三、理论内核及内容体系
第二节 社会质量理论:乡村振兴的新分析框架
一、制度支持
二、治理行动逻辑
三、动力机制与结构要素
第三章 乡村振兴的制度支持
第一节 正式制度:乡村振兴的主导支持
一、基层政权的组织基础
二、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乡村“内生性支持”
一、宗族
二、乡村组织
第三节 非耦合性支持: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不均衡互动
一、非制度化的策略运作:乡村治理的实践样态
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妥协”
第四章 乡村振兴中的治理逻辑
第一节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导行动逻辑
一、基层党建与乡村建设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机制
三、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三重行动”逻辑
第二节 压力型体制、任务指标与基层“政绩锦标赛”
一、乡村主体的逐利交织网络
二、积极转型及压力型体制下的“指标”治理
第五章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外源动力机制
一、政策嵌入:促成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机制
二、人才引进:促成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机制
三、资本下乡:促成乡村振兴的有效驱动机制
四、科技参与:促成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机制
第二节 内生发展机制
一、培育主体:激活乡村振兴的内源机制
二、发掘资源:发挥乡村振兴的优势机制
三、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现代化有效机制
四、深化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的持续机制
第三节 四维结构机制
一、健全社会经济保障机制
二、完善乡村社会凝聚机制
三、构建乡村社会包容机制
四、创新乡村社会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