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历程与高校校园建设概述
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1.1.1 清末民初时期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
1.1.3 改革开放至1999年高校扩招
1.1.4 高校扩招至今
1.2 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衡量及对扩招的认识
1.2.1 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衡量指标
1.2.2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水平的发展阶段及国际间比较
1.2.3 对高校扩招的正确认识
1.3 扩招与高校校园建设
1.3.1 扩招后的高校校园建设概况
1.3.2 高校校园建设与国家投入
1.3.3 校舍建设与高等教育规模
1.4 我国高校校园的改扩建
1.4.1 高校校园的改扩建方式
1.4.2 部分改扩建高校一览
2.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及大学城规划评析
2.1 当前高校校园规划的特点和面临的新任务
2.2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的阶段性成果(1999—2005年)
2.2.1 高校校园规划对校园建设的作用
2.2.2 校园空间规划布局的成果
2.2.3 其他方面的成果
2.3 目前我国高校校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4 大学城评析
2.4.1 大学城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4.2 国外大学城的类型与特征
2.4.3 国内大学城的发展背景和规划建设
2.4.4 国内大学城存在的主要问题
3.高校校园规划的前期论证内容
3.1 高校总体发展战略
3.2 高校规模
3.3 高校校园选址
3.4 高校校园土地使用
3.5 高校学科组织结构
3.6 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内容
3.7 高校校园规划原则
3.7.1 校园布局模式
3.7.2 功能分区
3.7.3 开放空间
3.7.4 校园交通
3.7.5 校园生态及景观
3.7.6 环保与防灾
3.7.7 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
3.8 高校校园建设投资
3.9 高校校园规划前期论证案例
3.9.1 美国俄勒冈大学未来发展模拟过程图(1973年版)
3.9.2 美国耶鲁大学校园规划框架(2000年版)
3.9.3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发展规划文本(2001年版)
4.高校校园规划前期论证的影响因素
4.1 政策方面的因素
4.1.1 办学性质
4.1.2 “九二指标”
4.1.3 学校总体发展计划
4.1.4 校园选址
4.2 技术方面的因素
4.2.1 总体规划理念
4.2.2 校园集中建设
4.2.3 校园空间营造
4.3 规划模式方面的因素
4.3.1 规划论证过程
4.3.2 参与性的重要性
5.前期论证对高校校园规划的方法论
5.1 以“间接动态式的规范”代替“直接静态式的规划”
5.1.1 直接静态式的规划
5.1.2 关于校园规划的远景
5.1.3 间接动态式的规范
5.2 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进行高校校园规划
5.2.1 高校校园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相似性
5.2.2 城市设计理论对高校校园规划的影响和意义
5.2.3 运用城市设计手法进行高校校园规划的方式
5.2.4 国外实例
5.3 用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高校校园规划
5.3.1 可持续发展观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
5.3.2 可持续发展观在高校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5.4 高校校园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5.4.1 一般性对策及建议
5.4.2 大学城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