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和历史地理学的使命(代序)
人口史与移民史研究
抗战时期人口流迁状况研究
从清末山东黄河南岸十三州县迁民及返迁看政府与农民关系
太平天国战后皖南地区的移民活动
鄂尔多斯地区近代移民研究
清代伊犁地区人口迁移研究
1929年河南灾民移垦东北述论
宣统甘肃“地理调查表”里的城乡与晚清北方城乡人口结构
清代新疆喀什噶尔人口变迁探析
近代广东的瑶族人口调查研究(1928—1953)
经济史研究
无中生有 有生于无——早期铜器石范地理分布考
明代漕运“运法三变”新探
“碳”索绿色城市圈:环太湖城市圈协同减碳路径探究——基于环太湖五市的碳足迹调查
近代通商口岸与区域国别问题研究——以汕头为中心
灾害、环境与慈善的相反相成——以乾隆朝直隶乡村社会保障建设为中心
19世纪危机:清代中后期江南市场整合的动态变化及其解释——基于多变量DCC-GARCH模型的分析
明清以来赋税史料中“算位”问题研究
清代前期山西吕梁山区的荒地问题与社会结构变动——以石楼县为例
马车铁路:在政府规制与市场选择之间——晚清铁路交通近代化的一个片断
1935年汉江水灾灾情数据考
摇摆在政区与非政区之间:清代云南直隶盐课提举司研究
政治史与军事史研究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巡视制度的历史考察
1944年“豫西民变”考析
西汉归德、中阳、西都地望考——以张家山汉简《秩律》为中心
明代军事组织的哨与分哨
唐代容府的设置与岭南五府格局的形成
边疆史与民族史研究
谭其骧先生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近三十年来宁夏古史研究的新材料与新问题
明清时期边疆民族地区县域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演进——以广西宜山县为中心
汉代“亚藩属体系”下的民族格局研究——以夫馀国为例
明清时期边疆地区的族群治理与区域社会变迁——以永安州莫氏家族为中心的考察
明清时期“苗疆”土司与“流官”政区疆界纷争与化解——以黔楚蜀交界地区为例
文化史研究
李希霍芬山西考察的地理学价值刍议
整体与关联:专题检查在综合性辞书编纂中的重要性——以《辞海》(第六版)为例
近代中药的效用危机:以麻杏石甘汤为例
地方的景观书写与文脉建构——以《元和唯亭志》为中心
形式即意义:重农、劝农传统与中国古代耕织图绘制
河流伦理的三个维度:理论渊源、文化积淀与历史实践
地方的自我叙事与他者想象——明中晚期京口三山图像中的视觉空间探微
显扬忠烈:袁昶、许景澄“庚子上疏”事件的生成史考察
城市史与环境史研究
明代武昌府城江岸修筑的初步研究
《榆林府城图》与清代榆林城水患
近千年江苏海陆变迁与滩涂盐作的动态响应
近代上海外滩纵深区域人地关系演进探析
附录 葛剑雄指导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一览表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