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大国人事(干部管理的逻辑)
ISBN:9787515026916
作者:作者:祁凡骅|责编:陈科//陆夏
定价:¥69.0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1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大国砥柱之源:后备干部如何选?
  一、我国后备干部制度变迁历程
    (一)后备干部制度探索期(1921—1949年)
    (二)后备干部制度尝试期(1949—1966年)
    (三)后备干部制度停滞期(1966—1978年)
    (四)后备干部制度建树期(1978—2012年)
    (五)后备干部制度优化期(2012年至今)
    (六)建党百年来后备干部制度变迁图谱
  二、后备干部制度变迁分析框架
    (一)理论渊源:历史制度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动力机制:制度变迁理论
    (三)变迁模式:路径依赖理论
    (四)分析框架:后备干部制度变迁动力
  三、后备干部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一)环境与制度变迁
    (二)行动者与制度变迁
    (三)关键节点与制度变迁
  四、后备干部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一)后备干部制度变迁历程的路径依赖
    (二)后备干部制度路径依赖的成因:报酬递增效益
第二章  大国城市之治:如何选任市长?
  一、地级市市长:城市经济的“掌舵人”和“领航者”
  二、巧识庐山真面目:GDP百强市市长的群体特征
    (一)GDP百强市市长的基本信息
    (二)GDP百强市市长的工作信息
    (三)GDP百强市市长的教育信息
  三、殊途两分有所长:大国地级市市长选任规律总结
    (一)薪火相传一脉承:大国市长选任的共同规律
    (二)老树新枝展芳华:大国市长选任的差异规律
  四、大国选任地级市市长之“锦囊”
    (一)破除隐性“天花板”,提高女性参政比例
    (二)吸纳与培育并举,降低外部人才进入门槛
    (三)疏通自下而上晋升路径
    (四)健全交流机制,确保任期稳定
第三章  大国城市第一责任人:如何选任市委书记?
  一、领导者特征如何影响城市繁荣?
  二、研究设计与假设推演
    (一)研究对象
    (二)变量设计
    (三)计量模型
    (四)研究假设
    (五)数据采集
  三、GDP百强市千名市委书记有何共同特征?
    (一)GDP增幅
    (二)人口统计学特征
    (三)教育背景
    (四)工作经历
  四、如何才能成为GDP百强市市委书记?
    (一)数据处理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年龄、渠道和阵地:GDP百强市市委书记的“三板斧”
  五、大国选拔市委书记的“问计良策”
    (一)增加女性干部任用比例,打破女性干部晋升“天花板”
    (二)侧重选拔55岁左右的干部担任市委书记,实现年龄与岗位最佳匹配
    (三)继续坚持高效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不唯学历重能力
    (四)放宽基层任职履历要求,逐步终结基层经历刚性政策
    (五)促进中央职能部门干部同地方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同时限定任职市数量不超过3个
第四章  大国省治:省长选任有何规律?
  一、党政领导干部:国运盛衰的关键力量
    (一)党政领导干部:国家治理的高级人才
    (二)党政领导干部:当之无愧的政治精英
    (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变迁
    (四)省长选任制度的历史脉络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代:大国省长选任的时代特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省长选任特征:“政委治国”和“将军治国”
    (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省长选任特征:减少调动,连任居多
    (三)20世纪80年代的省长选任特征:干部“四化”,废除终身制
    (四)20世纪90年代的省长选任特征:企业出身多,“工程师治国”
    (五)21世纪初的省长选任特征:异地交流,优化结构
    (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省长选任特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省长选任的变迁逻辑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平均任职年龄逐步升高,后40年年轻化并趋于稳定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省长平均党龄逐步升高,后40年规范化并趋于集中
      (三)知识化水平持续提升,硕士、博士比重增加
    (四)“革命家治国”到“工程师治国”再到“文人治国”
    (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偏好长期连任,后40年任期趋于制度化
    (六)籍贯地任职比例减少,异地交流日益增多
    (七)男省长优势明显,女省长数量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