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操控量子系统:未来10年的AMO科学
1.1 引言与概述
1.2 第2章:光造工具
1.3 第3章:从少体到多体系统中的新现象
1.4 第4章: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
1.5 第5章:时域和频域中的量子动力学
1.6 第6章:精密测量前沿与宇宙本源
1.7 第7章:AMO科学更广泛的影响
1.8 第8章:AMO科学与美国经济社会的生态融合
1.9 AMO科学与国家政策的结论和建议
1.10 发现与建议
1.11 各章节的发现与建议
1.11.1 第2章:光造工具
1.11.2 第3章:从少体到多体系统中的新现象
1.11.3 第4章: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
1.11.4 第5章:时域和频域中的量子动力学
1.11.5 第6章:精密测量前沿与宇宙本源
1.11.6 第7章:AMO科学更广泛的影响
1.11.7 第8章:AMO科学与美国经济社会的生态融合
第2章 光造工具
2.1 产生极端特性的光
2.1.1 强度
2.1.2 时间
2.1.3 频率、带宽和相干性
2.2 控制光的特性
2.2.1 光谱操控
2.2.2 空间操控
2.2.3 量子调控
2.2.4 光场压缩态
2.3 新兴平台
2.3.1 固态色心的光学控制
2.3.2 集成光学
2.3.3 光力学
2.3.4 阿秒光源
2.4 光特性的使用
2.4.1 超快X射线计量
2.4.2 光钟的产生
2.4.3 光的传播:传感与控制
2.5 光造新工具的未来
2.6 发现与建议
第3章 从少体到多体系统中的新现象
3.1 引言
3.2 从少体到多体:复杂性的形成
3.3 离子相关的超冷物理过程
3.4 原子简并量子气体研究进展
3.4.1 么正量子气体
3.4.2 强偶极与偶极相互作用的超冷气体
3.4.3 超冷原子极化子物理学
3.5 超冷分子多体系统
3.5.1 完全量子调控的分子俘获与冷却
3.5.2 基于超冷分子的多体系统
3.6 强关联量子多体系统的量子模拟仿真
3.6.1 不同空间维度的Fermi-Hubbard模型量子模拟
3.6.2 偶极相互作用的量子模拟
3.6.3 人工设计规范势
3.6.4 冷原子拓扑物质
3.6.5 非平衡量子多体动力学
3.6.6 多体局域化测量
3.6.7 开放系统量子模拟:光子晶体波导
3.6.8 从类比量子模拟到量子信息科学
3.7 发现与建议
第4章 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
4.1 引言
4.2 理解、探测与利用量子纠缠
4.3 操控量子多体系统
4.3.1 离子阱量子计算
4.3.2 从量子计算机到可编程量子模拟机
4.3.3 腔和电路量子电动力学
4.4 用于量子模拟的受控多体系统
4.4.1 模拟多体系统的量子动力学
4.4.2 从多体物理到格点规范理论和高能物理
4.4.3 量子化学应用
4.5 贝尔不等式、量子通信与量子网络
4.5.1 从贝尔不等式到量子通信
4.5.2 长距离量子通信和纠缠分发的应用
4.6 用于传感和计量的量子信息科学
4.6.1 实现自旋压缩
4.6.2 量子传感的新应用
4.7 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4.7.1 巨大挑战:实现大规模量子机器和网络
4.7.2 巨大挑战:大规模量子机的应用
4.7.3 巨大挑战:可编程多体系统和量子模拟机带来的新基础科学
4.7.4 量子信息与AMO物理:新的机遇
4.8 发现与建议
第5章 时域和频域中的量子动力学
5.1 挑战和机遇
5.2 阿秒科学:电子的时间尺度
5.2.1 阿秒时间尺度下的一些基本问题
5.2.2 强激光-物质相互作用:通往阿秒科学之门
5.2.3 固体和纳米结构中的强场阿秒物理
5.2.4 阿秒计量学:电子动力学计时方法
5.2.5 理论挑战
5.2.6 阿秒科学的未来
5.3 分子的时间尺度:从飞秒到皮秒
5.3.1 分子动力学与飞秒分子电影的概念
5.3.2 超快X射线无处不在
5.3.3 通过超快衍射进行分子成像
5.3.4 用光来控制反应路径
5.3.5 分子动力学的量子计算
5.3.6 量子化学在谱学和动力学中的角色
5.3.7 时间分辨分子动力学的未来
5.4 动力学的频域方法:散射和相关性
5.4.1 频率梳:宽带高精度光谱学的新前沿
5.4.2 通过散射物理研究动力学
5.4.3 潘宁电离
5.4.4 涉及物理的反应过程:拓扑物理
5.4.5 散射动力学研究的广泛影响
5.4.6 动力学和关联频域研究的未来
5.5 极端光带来的新奇物理
5.5.1 XFEL激光光源带来的极端物理
5.5.2 使用拍瓦激光源触及AMO科学之外
5.5.3 极端光源的应用前景
5.6 发现与建议
第6章 精密测量前沿与宇宙本源
6.1 引言
6.2 现代基础物理学的危机
6.3 精密测量技术
6.3.1 原子钟
6.3.2 基于关联态的量子计量
6.3.3 原子干涉惯性传感器
6.3.4 引力波探测
6.3.5 引力波探测中的量子工程学
6.3.6 空间引力波天文台
6.3.7 未来探测引力波的物质波干涉法
6.3.8 磁场精密测量
6.4 理论研究的意义与近期理论进展
6.5 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
6.5.1 搜寻永久电偶极矩
6.5.2 暗物质、基本常数、第五种力
6.5.3 轴子和类轴子粒子的探测
6.5.4 基于时钟的基本常数测量与暗物质探测
6.5.5 搜索第五种力
6.5.6 将来利用引力波探测器寻找暗物质和新作用力
6.5.7 宇称破缺:弱相互作用的AMO测试
6.5.8 测试量子电动力学:迄今为止所有物理理论中最精确的验证
6.5.9 精细结构常数的测定
6.5.10 质子半径之谜
6.5.11 基于高电荷离子进行基本相互作用精密测量和基本常数测定
6.5.12 电荷-宇称-时间和洛伦兹对称性的检验
6.6 基本常数和计量基准
6.7 总结、发展潜力和重大挑战
6.7.1 总结
6.7.2 发展潜力
6.7.3 重大挑战
6.8 发现与建议
第7章 AMO科学更广泛的影响
7.1 生命科学与AMO
7.1.1 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测量蛋白质结构
7.1.2 单分子测量技术
7.1.3 超分辨成像
7.1.4 原生细胞和组织的实时成像
7.1.5 医学影像
7.1.6 生命科学领域非传统研究实体对AMO的影响
7.2 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引力、宇宙学和AMO
7.2.1 系外行星
7.2.2 分子宇宙
7.2.3 重力与宇宙学
7.3 统计物理、量子热化、经典世界的形成、AMO
7.4 凝聚态物质与AMO
7.4.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极化子
7.4.2 光诱导的物质相
7.5 先进加速器的概念
7.6 集成光学和AMO
7.6.1 可编程纳米光子处理器的动力学控制
7.6.2 神经形态计算与通信
7.7 AMO和经济机遇
7.7.1 基础科学推动工业发展新技术
7.7.2 现有商业技术促进新基础科学
7.7.3 AMO创造商业新技术
7.8 联合资助跨学科研究实验室
7.9 发现和建议
第8章 AMO科学与美国经济社会的生态融合
8.1 对AMO研究的投资:资金、合作和协调
8.1.1 联邦资金
8.1.2 AMO科学的跨机构跨行业合作
8.1.3 AMO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8.1.4 AMO科学的国际化
8.2 劳动力、教育和社会需求
8.2.1 教育与劳动力发展情况
8.2.2 AMO科学从业者:人口统计
8.2.3 全球化视角看美国劳动力的发展与竞争力
8.3 发现与建议:充分发挥AMO科学的潜力
8.4 小结
附录A 任务说明
附录B 报告的组织结构
附录C 往年美国科学院关于AMD科学的报告回顾
附录D 编委会成员履历
附录E 数据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