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引言
上编 批判哲学的发生历程
第一章 思想领域“发生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节 康德哲学研究中亟待补正的两大特点
第二节 发生学方法的适时引入
第三节 发生学研究的基本策略
第四节 发生学研究的思想前提
第五节 康德哲学“发生学”研究的开端及展望
第二章 作为思想事件的“应征作品”与康德哲学主题的内在转换
第一节 重启康德自认受启于休谟之影响的问题
第二节 “应征作品”堪称康德哲学发生中的“思想事件”
第三节 数学认识与哲学认识的本性差异
第四节 分析解剖和综合重建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唯一方法
第五节 形而上学确然性独特内涵的确立及其理论后效
第三章 作为思想契机的《视灵者的梦》与普遍有效性内涵的主题化
第一节 主题的由来及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第二节 佛陀式精进:从“知性的平衡”到“理性的统一”
第三节 费边的荣光:获致“理性统一”的方式
第四节 由内而外的“普遍有效性”之主题化
第四章 康德对客观性内涵的重构及对诸判断之普遍有效性的证成
第一节 普遍有效性的证成乃批判哲学之枢机
第二节 客观性内涵的分殊:切中对象与族类共识
第三节 鉴赏判断的客观性趋向于主体情感的普遍赞同
第四节 普遍性的体系性功能:知识何以通向德性
第五章 重勘《纯粹理性批判》形成的“12年”
第一节 从康德1770年前后的书信看批判哲学的形成历程
第二节 批判哲学“绊脚石”的凸显
第三节 从思想史传统看批判哲学的“绊脚石”
第四节 第一批判形成的“12年”:1765~1777年
第五节 综括康德思想发展的整体进程
第六章 聚焦《实践理性批判》的文本发生
第一节 为何聚焦于《实践理性批判》的文本发生
第二节 截至1786年11月还只有“一大批判”
第三节 “实践理性批判”定名于第一批判修订后期
第四节 三部道德哲学著作之间的学理关联
第七章 试揭《判断力批判》的发生之谜
第一节 第三批判的发生至今仍是个谜
第二节 重启“鉴赏力批判”的时间节点
第三节 展开“鉴赏力批判”的直接动因
第四节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凸显的时间节点
第五节 “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凸显的思想契机
第八章 批判哲学的二向度思维与先验美学的二重结构
第一节 先验哲学二向度思维的致思根源
第二节 先验美学二重结构的文本分析
第三节 “先验”概念的开示意义
第四节 反观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格局
下编 康德1770年前著述的发生学考察
康德的学术宣言《活力的真正测算》(1746)
被埋没了的科学洞见《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1754)
意在消除自然研究之迷思的《地球是否已经衰老》(1754)
奠定物理学家身份的《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1754)
并不起眼的硕士学位论文《论火》(1755)
博得大学讲演资格的《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1755)
尽了科学家本分的关于里斯本大地震的三篇论文《地震的原因》《地震中诸多值得注意的事件》《地震的继续考察》(1756)
为首次申请成为教授而作的《物理单子论》(1756)
作为系列演讲预告的邀请文(1756~1762)
亦是为了解惑的《丰克先生的天亡》(1760)
披着神学外衣的自然哲学之作《证明上帝存在唯一可能的证据》(1762)
作为“应征作品”之补充的《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1763)
“新体裁之尝试”《关于美感与崇高感的考察》(1763)
显然受到卢梭影响的《试论大脑的疾病》(1764)和《莫斯卡蒂〈论动物与人之间身体上的本质区别〉》(1771)
作为“康德教学法”的《1765-1766年冬季学期课程安排的通告》(1765)
作为思想契机的《视灵者的梦》(1765)
作为“就职论文”之“先导”的《论空间中方位区分的最初自地方根据》(1768)
承前启后的“就职论文”《论可感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形式及其原则》(1770)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