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
第一节 传播是达成非遗保护目的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我国非遗保护中传播实践的主要方式
一、大众传播促进非遗的内涵和价值广泛传递
二、文化消费为非遗提供宽泛多元的传播载体
三、社交媒体提升非遗传播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第三节 从传播实践中获取非遗保护方向的重要参考
一、在传播实践中可获知全社会对非遗的认知与需求
二、传播视角下扩展公众参与非遗保护的途径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播视角
第一节 传统文化全民传播时代已经到来
一、全民传播传统文化的意义
二、全民记录与传播的时机已然成熟
三、培育记录与传播的良性外环境
第二节 传播为非遗传承发展提供“链接键”与“外环境”
一、传播视角的定位
二、传播在非遗传承发展中的作用
三、发挥“链接键”和“外环境”的正效应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第一节 非遗数字化的冷思考
一、数字化保存对于非遗保护的价值
二、传播是非遗数字资源实现保护价值的核心
三、非遗数字化需避免流于形式
第二节 非遗记录工程及国外经验借鉴
一、非遗记录工程的相关背景
二、加拿大有关部门对非遗记录工作的价值认识
三、面向公众的加拿大非遗数字化指南
第三节 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意义更新与趋势分析
一、非遗数字化传播相关研究背景
二、非遗数字化传播的历史溯源与意义更新
三、非遗数字化传播的趋势分析
四、数字形态维系遗产生命力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传播
第一节 公众号:非遗机构的门户自媒体
一、省级非遗专题微信公众号发展调查
二、省级非遗专题微信公众号情况分析
三、省级非遗公众号新媒体传播存在的问题
四、省级非遗公众号新媒体传播未来发展
第二节 视频号:非遗的视频化传播渠道
一、“视频号义非遗”的过程
二、视频号需要怎样的非遗
三、非遗需要怎样的视频号
第三节 新媒体传播现状对比:以世界遗产地为落点
一、以世界遗产地为对比研究落点
二、世界遗产传播相关研究综述
三、世界遗产地新媒体传播个案对比
四、新媒体在遗产保护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节 新媒体传播个案分析
一、清明节的“纪录片+新媒体”融合传播
二、年画借助互联网新媒体重回春节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与体验
第一节 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式
一、展览叙事的重要性
二、非遗专题展览的特点及对叙事的需求
三、墨尔本博物馆原住民文化中心的叙事策略
四、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法
第二节 非遗体验基地超级连接大众生活
一、非遗体验基地的特点与效果
二、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的意义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展示
第一节 从最传统到最时尚:看非遗如何焕彩T台
一、让传统形成时尚
二、让传统再造时尚
三、让时尚青睐传统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的碰撞与表达
一、碰撞:无形+有形,交互与活化
二、表达:非遗十时尚,诠释与传播
第三节 非遗创意秀:用“科技+”“艺术+”展现非遗独特价值
一、用非遗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用虚拟场景解读非遗的内涵
三、用符号化语言实现跨文化传播
四、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跨界的契合点
第四节 “非遗+演艺”成为高效“破圈”旅游吸引物
一、非遗为演艺新空间提供“文化张力
二、非遗十实景演艺,为城市夜经济提供“文化撬点”
三、非遗+科技,为旅游演艺提供“双创样板
四、从“网红”到“常红”的“非遗+”路径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活动与消费传播
第一节 非遗传播在乡村扶贫中的作用
一、“非遗传播”与“非遗保护”的关系
二、“非遗扶贫”与“非遗保护”的关系
三、“非遗传播”在“非遗扶贫”中的作用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的功能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手工艺功能转型个案研究背景
二、传统手工艺相关文献综述
三、个案浙江土布纺织技艺及传承人概况
四、浙江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转型行为的三个阶段
五、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经验
六、传统手工艺应主动谋求转型发展
第三节 绍兴非遗客厅:非遗与城市融合的新据点
一、嵌入商业场景,展现城市印记
二、拓展空间功能,提升场所人气
三、鼓励社会参与,以先富带后富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场景
第一节 旅游,为非遗增添保护与发展的动力
一、传统手工艺成为热门旅游产品
二、传统表演艺术融入当代旅游场景
三、文化体验产品丰富文旅消费内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关系的国际经验探析
一、非遗与旅游业关系研究背景
二、非遗与旅游业关系研究的意义
三、非遗与旅游业关系研究中的三对关系
四、国外处理非遗与旅游业关系的主要经验
五、旅游业可在遗产保护中发挥多种正向作用
第三节 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五大类型
一、非遗节事旅游:“错过等一年”
二、非遗进驻景区:提升体验“金钥匙”
三、建成遗产+活态遗产:传统聚落“活起来”
四、非遗主题场馆、景区:“非遗C位出道”
五、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不走寻常路”
第四节 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关于露天博物馆模式的探讨
一、“露天博物馆”及相关研究
二、露天博物馆的形态与特征
三、露天博物馆模式的主要优势
四、露天博物馆模式应用于文旅融合的策略要点
第五节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节事旅游发展路径
一、个案克罗地亚国际蕾丝节概述
二、节事的主角是蕾丝制作技艺
三、地方传统手工艺如何发展节事旅游?
第八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传播
第一节 品牌:传递非遗的当代价值
一、专业品牌:巩固跨越百年的信赖
二、工匠品牌:抓住振兴传统的良机
三、时尚品牌:助力传承汇聚成潮流
四、公益品牌:结成社会力量保护链
五、电商品牌:网络市场也传播文化
第二节 潮玩也非遗:非遗流行指数再升级
一、非遗商品消费趋势分析
二、非遗与潮玩结合的必然性
三、非遗与潮玩结合的可能性
四、非遗与潮玩结合还处于萌芽阶段
第三节 网络游戏:非遗植入网游现状
一、网络游戏成为传统文化内容呈现的新载体
二、非遗植入网游的相关研究
三、非遗植入网游的现状分析
四、非遗植入网游的现存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播
第一节 我国非遗教育相关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概述
二、国内背景概述
三、非遗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四、非遗教育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节 广州市“非遗课来了”案例分析
一、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的内容
二、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的实施
三、非遗主题社会教育的效果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特点
一、体系化建构:非遗教育生态体系不断构建
二、体验式教育:非遗教育内容边界不断拓展
三、趣缘性传承:非遗教育情感认同不断提升
第四节 高校非遗通识课程的开设意义与实施取向
一、非遗通识课程的开设情况
二、非遗通识课程的开设意义
三、非遗通识课程的目标定位
四、非遗通识课程的实施取向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非遗+科技”在当代中国
一、当代的非遗,全民的非遗
二、非遗的传承伴随着创新
三、非遗的传播因技术升级
第二节 共同性与时代性: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一、着眼共同性,促进中华文化资源全球共享
二、凸显时代性,讲述与体验方式同步当代化
三、激发创新力,布局文明赓续的未来链接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