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许兴亚/夷门传薪学人传丛书
ISBN:9787564957759
作者:作者:张兴茂//李保民|责编:李亚涛|总主编:孙君健
定价:¥36.0
出版社:河南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2 平装
页数:21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章  成长奋斗历程
  第一节  心怀国家,投身北疆建设
  第二节  新中国河南大学历史上的首届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第三节  创办新中国河南大学经济系和经济学院
第二章  教学和教育
  第一节  把教育和教学视为自己的第一天职
  第二节  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要求学生养成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习惯
    二、努力消除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对经济学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对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设想和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及课程体系
    二、对当前本科经济学类主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第三章  学术贡献
  第一节  对《资本论》创作史的回顾与某些澄清
    一、《资本论》创作史的回顾
    二、对《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误解的某些澄清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的新阐释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若干基本范畴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对劳动价值论的正本清源和创新发展
    一、对劳动价值论若干重要范畴进行“正本清源”
    二、关于价值规律问题
    三、对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的分析
    四、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四节  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探讨
    一、对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生产对比关系的初步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和国民经济的调整问题
    三、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的理论
  第五节  对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质与理性应对的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质
    二、中国应冷静面对全球化
  第六节  对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四次重要创新的理论阐释
    一、以毛泽东经济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三、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四、“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
  第七节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及其改革观的批判
    一、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
    二、对资产阶级市场经济理论的批判
    三、对资产阶级“制度”和“产权”理论的批判
第四章  好学生、好丈夫
  第一节  一名优秀的学生
  第二节  师生圈内闻名的好丈夫

精彩页/试读片段

    第一章  成长奋斗历程
    第一节  心怀国家,投身北疆建设
    1946年6月3日(农历五月初四),许兴亚出生在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许楼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许兴亚的父亲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给别人家放过牛、放过猪,十六七岁就跟人扒火车闯过关东:在大兴安岭的森林中伐过大木,在鞍钢做过建筑小工。在大连拉过洋车,其间曾遭受过日伪警察的毒打与欺凌,还曾因患伤寒病而差点丢掉性命。回到山东后,他的父亲曾给商人做过推小车的苦力,也曾在曲阜师范学校做过食堂的工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种地能手,曾经担任过互助组组长、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务委员、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队长,但更多的时间是普通社员。20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为了挣工分和奖励粮,他曾累倒在田地里的水井旁,被社员们用门板抬回了家。许兴亚的母亲是一位任劳任怨的家庭妇女,曾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把口粮省给干农活的丈夫和孩子们吃,而得过严重的浮肿病。许兴亚的父母和姐姐、哥哥在旧社会都没有上过学。姐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18岁的那一年才插班上了小学三年级,高小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了一名幼儿园的保育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哥哥上了夜校,是互助合作时的积极分子和青年团员,后来参军入党还立了三等功,60年代复员后也一心扑在生产队的生产上。许兴亚童年时代的天空是明朗的。从记事起,家乡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农业合作化运动,都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作为少先队员。许兴亚与小伙伴们一起做功课、割草、给志愿军叔叔写慰问信、种蓖麻、造少年林、捡废铜废铁、开展“小五年计划”……以实际行动支援着国家建设。
    许兴亚6岁开始上学,上小学时一直都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他也正因为年龄小,所以心无旁骛,学习成绩反倒是班里最好的。在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学校按复式班上课,老师在提问三年级的同学时,有该年级同学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老师就让他站起来回答,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正确的。1956年,也就是他10岁那一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乡里报名考高小,却因高小的老师说他年龄太小而拒绝了他报名。回来以后,同学们就陪着他一起去见自己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他的班主任和副校长宿维华老师闻听这一消息后气得直跺脚,第二天就亲自去交涉。许兴亚才被高小录取了。
    1958年他12岁那年,许兴亚考上了肥城二中的初中部。然而,学校张榜时,他的名字却被错写成了“许兴西”。那时,因为他家距离肥城二中比较远,他的姐姐和哥哥已经外出工作和参军,他和他的父母又都不懂,没去看榜和查对,而是直接就近上了乡里(公社化以后叫管区)的农中。直到开学后,本村的一位同时考入肥城二中的同学和兄长许兴根不甘心,到学校教导处查了新生名单和档案,发现榜上的“许兴西”果然就是许兴亚,这才赶紧回村叫他去肥城二中报了到。
    初中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学校搞全校突击学习汉语拼音比赛。在全校包括从初一到高一总共四个年级的14个班的竞赛中,他竟然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初中时,虽然要不断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但他仍然保持了好的学习成绩,并获得过共青团济南市委颁发的“少年红旗读书活动”奖。在毕业那年,他同已在部队立功入党的哥哥通信,开始谈思想、谈理想——这成为他人生旅途中不断追求进步的一个起点。
    1961年,许兴亚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肥城二中的高中部。1962年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代表新团员在入团仪式上发言,立下了“把一生献给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誓言。在随后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中,他积极实践,并很快被选拔为学校“向雷锋同志学习事迹展览会”的讲解员,此后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向雷锋同志学习,实实在在做好事。例如,那时班上订有《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许兴亚考虑到全班共有60多名同学,大家课余时间根本看不过来,于是他就和同窗好友刘培正一起,每天利用晚自习之前的十几分钟主动为同学们读报。又如,有一次,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许兴亚照例回家里取干粮(学校离家有18里路,一般每一个或两个星期需要回家取一次干粮)。当时已是冬天,天也快黑了。当他走到离家还有三四里路的时候。遇到一条挖开了的水沟,他快速助跑了好几步才跳过了水沟。当他再回头看的时候,发现不远处有一位老太太也正朝这个方向走来,于是,他停下了脚步,等这位老太太走到水沟边,就将自己的扁担稳稳地横在水沟上,然后扶着老人一步步慢慢地沿着扁担跨越了水沟。后来他才知道这位老太太恰好是他姥姥家村子里的。以至多年以后这位老人家还专门找到许兴亚的母亲讲他做过的这件好事,并不断地夸奖他。还有一件颇为值得一提的事。由于许兴亚同他的一位男同学经常在课外时间讨论一些带有理论色彩的问题,同学们就在背后给他们送了个绰号,说他们简直就像班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不过,许兴亚当时对自己这样的绰号一无所知,还是过了50多年以后,一位老同学告诉他的。对此。他既感激又惭愧,自嘲地说:“那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都没有读过。哪里懂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呀!”
    P1-5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