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国学救亡讲演录(精)/大家小书
ISBN:9787200140453
作者:作者:章太炎|编者:蒙木|责编:高立志//邓雪梅
定价:¥59.0
出版社:北京
版次:第1版
印次:第3次印刷
开本:2 精装
页数:22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国学之统宗
清代学术之系统
论经史儒之分合
关于经学的演讲
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再释读经之异议
“经义”与“治事”
述今古文之源流及其异同
讲学大旨与《孝经》要义
《大学》大义
《儒行》要旨
《孝经》《大学》《儒行》《丧服》余论
论今日切要之学
关于史学的演讲
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
历史之重要
民国光复
论读史之利益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
略论读史之法
关于《春秋》的演讲
《春秋》三传之起源及其得失
文章流别
白话与文言之关系
儒家之利病
适宜今日之理学
在孔子诞辰纪念会上的演说
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

精彩页/试读片段

    国学之统宗
    无锡乡贤,首推顾、高二公。二公于化民成俗,不无功效,然于政事则疏阔。广宁之失,东林之掣肘,不能辞其咎。叶向高、王化贞、邹元标、魏大中等主杀熊廷弼,坐是长城自坏,国势日蹙,岂非东林诸贤,化民成俗有余,而论道经邦不足乎?今欲改良社会,不宜单讲理学。坐而言,要在起而能行。周、孔之道,不外修已治人,其要归于六经。六经散漫,必以约持之道,为之统宗。余友桐城马通伯,主张读三部书,一《孝经》,二《大学》,三《中庸》。身于三书均有注解。余寓书正之,谓三书有不够,有不必。《孝经》《大学》固当,《中庸》则不必取。盖《中庸》者,天学也。自天命之谓性起,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止,无一语不言天学。以佛法譬之,佛法五乘,佛法以内者,有大乘、小乘、声闻独觉乘,佛法以外者,有天乘、人乘。天乘者,婆罗门之言也。人乘者,儒家之言也。今言修己治人,只须阐明人乘,不必涉及天乘,故余以为《中庸》不必讲也。不够者,社会腐败,至今而极。救之之道,首须崇尚气节。五代之末,气节扫地,范文正出,竭力提倡,世人始知冯道之可耻。其后理学家反以气节为不足道,以文章为病根,此后学之过也。专讲气节之书,于《礼记》则有《儒行》。《儒行》所述十五儒,皆以气节为尚。宋初,尚知尊崇《儒行》,赐新进士以皇帝手书之《儒行》。南宋即不然。高宗信高阅之言,以为非孔子之语,于是改赐《中庸》。大概提倡理学之士,谨饬有余,开展不足。两宋士气之升降,即可为是语之证。今欲卓然自立,余以为非提倡《儒行》不可。《孝经》《大学》《儒行》之外,在今日未亡将亡,而吾辈亟须保存者,厥惟《仪礼》中之《丧服》。此事于人情厚薄,至有关系。中华之异于他族,亦即在此。余以为今日而讲国学,《孝经》《大学》《儒行》《丧服》,实万流之汇归也。不但坐而言,要在起而行矣。先讲《孝经》。
    学者谓《孝经》为门内之言,与门外无关。今取《论语》较之,有子之言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与《孝经》先王有至德要道,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意义相同。所谓犯上作乱,所谓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均门外之事也,乌得谓之门内之言乎?宋儒不信《孝经》,谓其非孔子之书。《孝经》当然非孔子之书,乃出于曾子门徒之手,然不可以其不出孔子之手而薄之。宋儒于《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章,多致反驳,以为人之本只有仁,不有孝弟。其实仁之界说有广狭之别,克己复礼狭义也,仁者爱人广义也。如云孝弟也者其为爱人之道之本与,则何不通之有?后汉延笃著《仁孝先后论》,谓孝在事亲,仁施品物。孟子谓亲亲而仁民,由此可知孝弟固为仁之本矣。且此语古已有之,非发自有子也。《管子·戒》第二十六“孝弟者仁之祖也”。祖与本同,有子乃述管子之语耳。宋人因不愿讲《论语》此章,故遂轻《孝经》,不知汉人以《孝经》为六经总论,其重之且如此。以余观之,《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即《孝经》“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之意。孔子之说,实承《尧典》而来。宋人疑之,可谓不知本矣。且也,儒、墨之分,亦可由《孝经》见之,墨子长处尽多,儒家之所以反对者,即在兼爱一端。今之新学小生,人人以爱国为口头禅,此非墨子之说而似墨子。试问如何爱国?爱国者,爱一国之人民耳。爱国之念,由必爱父母兄弟而起。父母兄弟不能爱,何能爱一国之人民哉?由此可知孝弟为仁之本,语非虚作。《孝经》一书,实不可轻。
    P1-3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