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现代炼钢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1.2 钢和生铁的主要区别
1.3 炼钢的基本任务
1.4 炼钢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炼钢的原材料
2.1 金属料
2.1.1 铁水
2.1.2 废钢
2.1.3 生铁
2.1.4 铁合金
2.2 非金属料
2.2.1 造渣材料
2.2.2 氧化剂
2.2.3 增碳剂
2.2.4 冷却剂
3 炼钢基本原理
3.1 炼钢炉渣
3.1.1 炉渣的来源、组成和作用
3.1.2 炉渣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2 铁、硅、锰的氧化
3.2.1 铁的氧化
3.2.2 硅的氧化
3.2.3 锰的氧化
3.3 碳的氧化
3.3.1 碳的氧化反应
3.3.2 碳氧反应在炼钢过程中的作用
3.4 脱磷
3.4.1 磷对钢性能的影响
3.4.2 脱磷反应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3.4.3 回磷
3.5 脱硫
3.5.1 硫对钢性能的影响
3.5.2 炉渣脱硫
3.5.3 气化去硫
3.6 脱氧
3.6.1 脱氧的原理和任务
3.6.2 各种元素的脱氧能力
3.6.3 脱氧方法
3.7 钢中气体
3.7.1 钢中气体对钢性能的影响
3.7.2 钢中气体的来源
3.7.3 减少钢中气体的基本途径
3.8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
3.8.1 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
3.8.2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影响
3.8.3 降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途径
4 八钢120t转炉产线铁水预处理工艺
4.1 铁水预脱硫的概念
4.2 常用脱硫剂及脱硫指标
4.2.1 常用脱硫剂
4.2.2 常用脱硫剂反应特点
4.2.3 脱硫生产指标
4.3 八钢120t转炉产线铁水预处理设备及工艺
4.3.1 KR机械搅拌铁水脱硫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表4-1)
4.3.2 KR脱硫站工艺流程图(图4-1)
4.3.3 八钢KR脱硫站工艺
5 八钢120t转炉炼钢工艺
5.1 八钢120t转炉概述
5.1.1 产品结构
5.1.2 转炉脱磷的原理
5.1.3 转炉主要工艺设备及参数
5.2 120t转炉工艺
5.2.1 转炉常规冶炼作业流程
5.2.2 转炉加料制度
5.2.3 转炉装入制度
5.2.4 转炉供氧制度
5.2.5 转炉造渣制度
5.2.6 转炉温度制度
5.2.7 转炉脱氧及合金化制度
5.2.8 高硅铁水处理基准
5.2.9 高硫铁水处理基准
5.2.10 高磷铁水处理基准
5.2.11 开新炉吹炼模式
5.2.12 出钢口管理基准
5.2.13 防止回磷基准
5.2.14 钢包使用基准
5.2.15 钢包底吹氩基准
5.2.16 钢包顶渣改质基准
5.2.17 转炉炉衬检查基准
5.2.18 转炉溅渣作业基准
5.2.19 新炉烘烤基准
5.2.20 转炉除冷钢铁基准
5.2.21 炉体保温基准
5.2.22 底吹风口关闭基准
5.2.23 炉衬修补基准
6 八钢120t转炉双渣工艺
6.1 双渣工艺概述及生产应用
6.1.1 双渣工艺简介
6.1.2 双渣工艺生产应用
6.2 120t转炉产线概况
6.3 双渣脱磷工艺原理
6.4 国内外双渣工艺应用情况
6.5 双渣脱磷技术要点
6.5.1 液态终渣快速溅干
6.5.2 脱磷阶段炉渣流动性控制与足量倒渣
6.5.3 双渣高效脱磷技术
6.5.4 炉渣的连续循环控制
6.5.5 双渣炼钢工艺快速生产控制
6.6 双渣工艺对转炉炉衬的影响
6.6.1 双渣工艺造渣制度
6.6.2 双渣工艺溅渣护炉
6.7 双渣工艺对煤气回收的影响
6.7.1 双渣工艺条件下的转炉煤气发生规律
6.7.2 双渣煤气回收工艺技术优化
6.8 双渣工艺应用效果
6.8.1 双渣推进工作
6.8.2 双渣大生产应用
6.8.3 双渣产生的效益
7 八钢120t转炉复吹技术
7.1 复吹技术概述及生产应用
7.1.1 顶底复吹转炉炼钢
7.1.2 复吹技术难点
7.1.3 复吹对转炉的优越性
7.1.4 转炉耐火材料成本与复吹效益
7.2 八钢120t顶底复吹转炉复吹技术应用效果
7.2.1 复吹技术推进
7.2.2 工艺制度优化
7.2.3 大生产应用(3001~6000炉)
7.2.4 大生产应用(6000炉~退役)
8 八钢120t转炉炼钢新技术
8.1 生铁补炉技术
8.1.1 转炉炉衬损坏的侵蚀机理
8.1.2 原炉衬维护工艺存在的问题
8.1.3 具体内容及改进措施
8.1.4 实施效果
8.2 高硅铁水转炉双联脱硅工艺的应用实践
8.2.1 120t产线工况简介
8.2.2 欧冶炉高硅铁水现状及影响
8.2.3 脱硅工艺对比
8.2.4 转炉双联法脱硅
8.2.5 双联脱硅工艺的应用
8.2.6 双联脱硅工艺取得的成果
8.2.7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