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的经济增长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
1.4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1.5 小结
第2章 人口和经济发展
2.1 引言
2.2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3 贝克尔的人口理论
2.4 人口转型和人口红利
2.5 小结
第3章 农业与经济发展
3.1 引言
3.2 传统农业
3.3 传统土地关系和土地改革
3.4 现代农业
3.5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份额的下降
3.7 对农业的过度汲取及其后果
3.8 小结
第4章 结构变化与城市化
4.1 引言
4.2 卡尔多事实
4.3 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和解释
4.4 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5 城市化
4.6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4.7 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论分析
4.8 小结
第5章 剩余劳动力和二元经济结构
5.1 引言
5.2 剩余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5.3 森的改进
5.4 剩余劳动力和中国经济增长
5.5 剩余劳动力的度量
5.6 小结
第6章 经典理论中的资本积累问题
6.1 引言
6.2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李嘉图模型
6.3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6.4 哈罗德-多马模型
6.5 索罗模型
6.6 基于索罗模型的经验研究
6.7 内生储蓄:索罗模型的一个变形
6.8 小结
第7章 规模报酬递增和经济发展
7.1 引言
7.2 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
7.3 内部经济:大推进理论
7.4 外部经济:罗默模型
7.5 纵向外部性:赫希曼模型
7.6 产业政策
7.7 小结
第8章 技术进步
8.1 引言
8.2 技术进步的种类
8.3 技术进步的度量
8.4 诱导性技术进步(变迁)
8.5 小结
第9章 国际贸易和不平衡发展
9.1 引言
9.2 多重均衡和对幼稚产业的保护
9.3 中心—外围假说
9.4 比较优势和技术选择到
9.5 小结
第10章 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10.1 引言
10.2 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0.3 出口导向增长假说成立的条件
10.4 “世界工厂”
10.5 出口与技术进步:以中国为例
10.6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10.7 汇率制度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10.8 小结
第11章 利用外资
11.1 引言
11.2 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1.3 影响外资技术转移和外溢的因素
11.4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关系
第12章 全球失衡对经济发展的挑战
12.1 引言
12.2 全球失衡
12.3 全球失衡的可持续性问题
12.4 对全球失衡的解释
12.5 中国经济的失衡和再平衡
12.6 小结
第13章 金融和经济发展
13.1 引言
13.2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3.3 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
13.4 金融结构及其与发展阶段的关系
13.5 金融压抑、法治和经济发展:中国的案例
13.6 小结
第14章 自然资源与环境
14.1 引言
14.2 资源供给
14.3 荷兰病和“资源的诅咒”
14.4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14.5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14.6 小结
第15章 中等收入陷阱
15.1 引言
15.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15.3 “幸福家庭”的共同特征
15.4 “不幸家庭”的不幸之处
15.5 小结
第16章 贫困与饥荒
16.1 引言
16.2 贫困的度量
16.3 贫困在家庭内部的分担
16.4 饥荒
16.5 “大跃进”和三年严重困难
16.6 小结
第17章 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17.1 引言
17.2 不平等的度量
17.3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及其成因
17.4 库兹涅茨曲线
17.5 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
17.6 不平等、信贷和经济发展
17.7 不平等和中等收入陷阱
17.8 小结
第18章 制度和制度变迁
18.1 引言
18.2 制度
18.3 诺斯的制度主义学说
18.4 制度变迁
18.5 对制度主义的批评
18.6 小结
第19章 国家、利益集团和发展
19.1 引言
19.2 国家能做什么
19.3 国家形态与经济发展
19.4 发展主义国家
19.5 利益集团和泛利性组织
19.6 中性政府
19.7 小结
第20章 发展的规范问题
20.1 引言
20.2 几个概念
20.3 三种公正理论
20.4 平等
20.5 作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的帕累托改进
20.6 小结
参考文献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