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怒火: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海军行动·目录
导言 战火蔓延之势
第一章 尚普兰湖战役(1775-1776)
第二章 波士顿、查尔斯顿、纽约、纳拉甘塞特湾的海军行动及特伦顿战役(1776)
第三章 战争决胜时期:布尔戈恩投降,豪攻占费城(1777)
第四章 英法两国开战(1778)
英军撤离费城,德斯坦(DEstaing)和豪在纽约、纳拉甘塞特湾和波士顿展开军事较量,最终豪勋爵大获全胜返回英格兰,德斯坦令美军大失所望
第五章 欧洲海战:韦桑岛战役拉开序幕(1778)
第六章 西印度群岛的海军行动:英军入侵乔治亚州和
南卡罗莱纳州(1778-1779)
第七章 欧洲海域战争(1779)
盟军舰队入侵英吉利海峡,罗德尼摧毁两支西班牙舰队,接管直布罗陀
第八章 罗德尼与德吉尚的西印度群岛之战(1780)
德吉尚返回欧洲,罗德尼前往纽约,康沃利斯勋爵驻扎卡罗莱纳州,康沃利斯准将发起两次海军行动,罗德尼重返西印度群岛
第九章 西印度群岛海战(1781)
罗德尼占领圣尤斯特休斯,德格拉斯接替德吉尚,多巴哥向德格拉斯投降
第十章 约克镇沦陷前的海军行动:康沃利斯投降(1781)
第十一章 欧洲海军战况:达比驰援直布罗陀,多格河岸
之战打响(1781)197第十二章 西印度群岛的最后一次海战(1782年4月12日)
胡德与德格拉斯短兵相接,罗德尼与德格拉斯兵戎相见
第十三章 豪勋爵重返战场,直布罗陀终解围(1782)
第十四章 东印度群岛的海军行动:叙弗朗的大业(1778-1783)
索引
第一章 尚普兰湖战役(1775-1776)
早在大不列颠和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敌对形势初见端倪时,人们就通过经验总结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对海洋和内陆水域的控制对战争至关重要。原因很明显,一条长长的海岸可以有许多内部可通航的水道,陆地上交通稀少又乏人问津,且一些重要区域仍然是一片未经开发的荒野。只有经过一次次的锤炼与磨难之后,经验才能够为人们传递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的知识。通过先前的法国战争,经验就已经证实了那些思维缜密之人所下的论断。因此,尽管当时英国海军还没有获得后来的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但是当美国领导人意识到英国海军的巨大优势时,就早早争取和波旁王国、法国和西班牙等与英国有世仇的国家结成联盟,因为只有联盟才能抗衡英国的强大军力,如果任之继续下去,英国的军事力量必将后患无穷。
这些殖民者在萨拉托加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既定目标,迫使布尔戈因的军队投降。因为,也仅仅是因为法国因此而决定加入美国联盟,所以萨拉托加战役理应被认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殖民者的胜利是与他们自己的海军实力分不开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国外的海军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使之从局部战争转变为全球性战争,确保了殖民地的独立。美国人之所以能迫使萨拉托加投降,是因为叛徒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率领一支小规模海军不屈不挠,勇敢坚定地在尚普兰湖上拖住敌人达一年之久。随后,战火从美洲到欧洲,从英吉利海峡到波罗的海,从比斯开湾到地中海,从西印度群岛到密西西比河,蔓延开来,最终波及遥远的印度教半岛的水域,这一点从萨拉托加战役到1776年靠一支装备简陋的舰队与敌人展开较量的尚普兰湖战役都有迹可循。因此,在战争中获得功绩,靠的是对它有更清晰的理解和全面充分的处理,而不是战争本身的意义和微不足道的级别。
1775年,也就是法国人被逐出北美大陆仅15年后,他们在圣劳伦斯河谷的力量持续不断地集中,为当地的武装冲突指明了方向,并使人们意识到尚普兰湖、其支流乔治湖和哈德逊河的重要意义,即它们可以形成一条并不贯通,但是能连接圣劳伦斯到纽约的水路。加拿大之所以能够抵御陆地攻击主要在于它地处偏远,人们在到达此处之前必须要穿越大片荒野。当然圣劳伦斯防线的力量也不容小觑,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的防御哨所就在它的北岸。荒野的存在确实对加拿大发起的攻击以及对加拿大发起的袭击起到了消极对抗的作用,但是如果进攻者成功穿越荒野,南面就失去了防御对抗的自然阵地。从南面发起的进攻集中在圣劳伦斯防线的正面或侧面。加拿大发起的进攻集中在纽约及其后方的附属地区。
这些北方军事条件中的天然屏障,让美国人印象极为深刻,在前几次战争中,因为它们的存在,加拿大人得以长期顽强抵抗人数优势明显的英国殖民者。因此,他们把圣劳伦斯视为进攻的基地,他们对这个基地非常熟悉,但现在却因人数和力量不足而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所以,他们认为在军事和驻防得到加强之前,最好先占领圣劳伦斯及其哨所。敌对行动刚一开始,美国的叛乱分子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想法,早于英国政府,抢占先机掌握了主动权,而英国政府却仍然犹豫着是否应该对那些被它称为叛乱分子的人采取本应该针对敌人的预防措施。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