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部普通人的冷战故事
第一部分 原子弹爆炸 最致命的武器造成的悲剧
第1章 幻想与现实
原子鸡尾酒:美国民众的核爆想象
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作品
还会有多少核辐射的受害者?
第2章 广岛少女计划
踏上影响一生的旅途
广岛少女的美国之行
最令人感伤的直播节目
“一定要报仇雪恨”
核爆受害者会见核弹投放者
第3章 比基尼环礁上空的蘑菇云
为了研制杀伤力更强的核弹
再见,比基尼环礁
第4章 爆炸性事件
末日背景下的比基尼效应
庆祝最致命武器的诞生
广岛在孩子们的画作中重新崛起
第二部分 冷战时刻 反复酝酿的美苏核战情绪
第5章 平民世纪
“危险人物”罗布森
“我可以带着尊严走路”
“好莱坞十君子”事件
“这里是美国,我有唱歌的权利”
第6章 美国垄断核武器的时代结束了
苏联境内核爆炸的消息轰动全美
“苏联不得不这样做”
第7章 生存是一种选择
“原子弹爆炸!卧倒!找掩护!”
在核战争的阴影中成长
如果核袭击发生在独立日……
第8章 史上最大的核战争演习
警戒行动1955
“演习只能吓唬婴儿和老太太!”
“我们反对,我们绝不动摇!”
第三部分 战火燃起 生活在战争阴影之下
第9章 朝鲜战争:一场错误的战争
朝鲜半岛南北分治
美国将“失去半个世界”
“联合国军”将会进犯中国
第10章 麦克阿瑟发出核战警告
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战争压力迫使杜鲁门因病卸任
第11章 两败俱伤
美国孩童在“战争游戏”中成长
五星上将竞选美国总统
第12章 艾森豪威尔给美国的答案
美国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
苏联多久能研制出氢弹?
波托马克河上空闪耀的火球
“第五福龙丸”事件
反对核试验运动浪潮席卷全球
第13章 疯狂的太空竞赛
“伴侣号”的信号响彻世界
太空——世间最平等的地方
艾森豪威尔用咆哮回应赫鲁晓夫
和平利用原子能
第14章 美苏“核战争”
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
“末日武器”一触即发
第四部分 建立新型殖民地 美国将贪婪之手伸向全世界
第15章 伊朗:石油的血泪史
贫穷肆虐的“富裕”之国
要将石油资源还给伊朗人民
摩萨台政府威胁到欧美帝国的生存
必须扼制伊朗的发展
第16章 香蕉引发的革命
美国史上最冷酷无情的企业诞生
危地马拉:“香蕉共和国”
扼杀危地马拉的红色细胞
廉价香蕉的代价是什么?
第17章 古巴:糖业帝国
热闹的美国边境
“巧克力之王”的古巴之旅
企业生活区:古巴工人的美国生活方式
现代美国的新殖民地
从寡头大亨手中夺回古巴
第18章 自由古巴革命
美国人参与古巴革命运动
古巴沐浴在新时代的晨曦里
如何让切·格瓦拉成为古巴人民的敌人?
中情局发动秘密战争
第五部分 危如累卵的世界 战争末日将在何时到来?
第19章 杰克·肯尼迪
艰难之路,唯勇者行
PT-109鱼雷艇事故
美苏导弹力量差距悬殊
冷战政治家的电视辩论征服人心
第20章 猪湾事件
古巴流亡分子的决心
情报失误,入侵受阻
第21章 注定要失败的行动
“海怒号”击碎流亡分子的希望
肯尼迪决心毁掉中情局
奥尔特萨克行动:刺杀卡斯特罗
第22章 柏林危机
为保柏林,美国向苏联发射核弹?
建一堵墙总比打一场战争要好得多
“有必要时,我会向邻居开枪”
第23章 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古巴导弹危机
“我们要对苏联进行全面报复”
到处播下死亡和毁灭的种子
全面战争前的最高级别警戒
处于核战末日的边缘
结论与反思
大事件时间轴
幻想与现实
1945年8月初,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很多美国民众后来知道这件事时被吓得无法接受,也有些人不把原子弹及其毁灭性的杀伤力当回事。当时,广岛的照片和影片仍受到美国政府的严格审查,所以绝大多数美国人无法想象原子弹造成的实际破坏。
美国的城市从未被空袭过,民众很难想象这种满目疮痍的景象,他们只是从新闻报道中得知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炸弹,其威力超过了2万吨TNT炸药的爆炸当量。
原子鸡尾酒:美国民众的核爆想象
既然没有真实照片描绘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破坏的景象,喜剧演员、记者、艺术家甚至调酒师都开始肆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一名电台播音员在谈到广岛时称,原子弹爆炸后,整座城市“看起来就像巨人队和道奇队比赛过后的埃贝茨球场”。华盛顿特区的调酒师们发明了“原子鸡尾酒”(Atomic Cocktail),这是一种极烈性的饮品,呈现出轻微的绿色,一杯下肚,整个人就会感觉“炸裂”。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出售一种叫“原子弹圈”(Atomic Bomb Rings)的早餐麦片盒盖,售价15美分,其广告强烈建议消费者“观察‘光可鉴人的原子弹铝制弹头’内部的‘密封腔室’……看看真正的原子弹是如何炸成碎片的!”。凭借这款产品,通用磨坊公司接到了来自75万名儿童家长的订单。美国各地的玩具店货架上摆满了原子手枪、原子机器人、原子化学套装、铀棋盘游戏、佩兹(PEZ)糖果太空枪和核反应模型等玩具。纽约皇家儿童玩具制造公司(Royal Toy Manufacturing Company)推出一款“安全无害、外填炸药式巨型原子弹”玩具,孩子们可以只买一枚“原子弹”,也可以买下整座“军火库”。
受玩具公司、广播节目和父母在餐桌上谈话的影响,美国各地的孩子们纷纷扮演起“原子警察”和“原子强盗”,假装自己是“原子宇宙飞船”的飞行员,玩原子街机游戏,朝小伙伴扔“放射性”雪球等。《生活》杂志称,在纽约华盛顿广场的游乐场上,孩子们发明了新的原子游戏:
我们看到,一名七八岁的“军官”爬上一块跷跷板,把手下的一些“参谋”召集到身边,然后他说:“听我说,我就是原子弹,‘轰’的一声爆炸。就像这样。”他举起双臂,鼓起双颊,从跷跷板上跳下来,“原子弹”爆炸。接着他便带领自己的“军队”离开,身后是炸成“废墟”的曼哈顿。
孩子们玩这些游戏或玩具时,他们的父母忧心忡忡。纽约佩勒姆庄园城的一位母亲给电台评论员H.V.卡尔滕伯恩写信,描述自己的苦恼心情:
广岛原子弹事件之后,我几乎就没有了笑容。我两个儿子的未来似乎变得异常暗淡。很多时候我以泪洗面。我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却要让他们面对如此可怕的事情,每当这个痛苦的念头闪过时,我就浑身颤抖。他们的未来就像是生活在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药桶上。而且我觉得在他们年纪还不大的时候,这个炸药桶就会爆炸。
在美国人对原子弹爆炸感到好奇和不安的同时,广岛和长崎的民众已经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核噩梦,这两座城市已变成人间炼狱。接下来,美国民众将了解到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
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作品
约翰·赫西是一名年轻记者,他出生于中国天津,父母都是传教士,为基督教青年会(YMCA)工作。早在学习英语之前,赫西就学会了汉语。1924年,赫西随家人回到美国,并在纽约市的布里亚克利夫庄园定居下来。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前往英国的克莱尔学院深造,并立志成为一名记者。
后来,他与辛克莱·刘易斯等天才作家合作了八年,他的写作天赋被唤醒,最终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二战期间,赫西为《时代》和《生活》杂志撰写了大量关于战事的文章。1945年,他的小说《阿达诺之钟》(A Bell for Adano)获得普利策奖。到此,赫西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记者,并写下了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现在,他要为《纽约客》(New Yorker)讲述广岛原子弹事件的真相。
赫西认为,作为一名记者,他要以一种冷静、实事求是的方式来讲述广岛发生的全部事实。同时,赫西回想起刘易斯在采访之前,都会对其要采访的每一个人物提前做好详细的研究。他知道,如果他的文章能够描述发生在原子弹事件受害者身上的真实事情,就会更有说服力。
赫西花了三个月时间去聆听、观察和研究。他看到了核爆冲击波在混凝土上留下人影轮廓;他去医院采访见到了原子弹带来恐怖伤害的医生和护士;他与那些因白血病及其他与辐射相关的疾病而即将离世的儿童交谈。赫西承认,在医院的那段时间里,他“感受到了恐惧”。
“如果说原子弹爆炸八个月后,我去到那里仍觉得害怕,那么原子弹爆炸时,那里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赫西凝望着太田川,心里不禁在想:一颗炸弹怎么就能造成如此难以想象的死亡和破坏呢?
采访了近40名幸存者后,赫西选择讲述其中6个人的故事,分别是东亚罐头厂的秘书佐佐木敏子女士、藤井正和医生、佐佐木文辉医生、德国传教士威廉·克莱因佐格神父、裁缝遗孀中村初代夫人以及广岛卫理公会牧师谷本清。
赫西极其细致地描述了每个受访者在1945年8月6日当天的经历。上午8点15分,中村夫人望着窗外邻居的房子,突然间,所有东西都变成了她从未见过的白色。她没有注意到邻居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母亲的本能让她转身朝自己的孩子跑去。她刚跨出第一步……就被一股力量提了起来,甩到了隔壁房间的榻榻米上。随后,房屋的碎片也飞了进来。她落在榻榻米上的时候,房屋的大梁也倒了下来,一堆瓦片压在她身上。她被埋在废墟之下,四周漆黑一片。但断壁残垣并没有把她埋得很深,她爬了出来,听到孩子的哭喊声:“妈妈,救我!”哭喊声来自她最小的孩子,5岁的美也子。美也子胸口以下都被碎片埋住,动弹不得。
原子弹爆炸的白光闪过时,藤井医生正在自家小诊所的前廊上看晨报。他大吃一惊,站了起来。就在起身那一刻……他身后的医院升向空中,伴随着一阵可怕的撕裂声,掉进了河里。藤井医生还没完全站起来,就被一股力量拉着来回甩动,左右摇摆。他看不到周围的任何东西,因为所有东西都在加速。他感觉自己掉进了水里。
克莱因佐格神父当时正在跟布道所的其他传教士一起吃早餐,突然看到原子弹爆炸的白色闪光,他感到既震惊又困惑。他脑海中只闪过一个念头:炸弹落在我们身上了。接下来的几秒钟时间,他像丢了魂似的,不知所措。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布道所的。等到缓过神时,他发现自己穿着内衣在布道所的菜园子里徘徊,左胁腹有一些轻微出血的小伤口。除了布道所以外,周围的建筑物均已倒塌,布道所没有倒塌,是因为很久以前一位叫格罗珀的神父担心遇到地震,曾多次对其进行加固。顿时,天空变得昏暗起来,布道所的管家村田在克莱因佐格身边一遍遍地哭喊道:“我主耶稣啊,请可怜可怜我们吧!”
在文章末尾,赫西引用了当时只有10岁的中村敏男的证言:原子弹爆炸的前一天,我还去河里游泳。第二天早上,我正在吃花生,突然看到一道闪光,接着气浪把我掀翻,落在妹妹睡觉的榻榻米上。我们得救后,唯一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有轨电车。妈妈和我开始收拾东西。邻居们四处走动,他们身上都被烧伤了,还淌着血。畑谷小姐叫我和她一起跑,我说我想等下妈妈。我们去了公园,一阵旋风刮来。到了晚上,一只煤气罐烧了起来,河里有火光的倒影。我们在公园里待了一晚。第二天,我去太古桥跟我的玩伴菊木和村上碰面,他们正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菊木的妈妈受了伤,而村上的妈妈,哎,已经死了。
赫西的文章符合新闻纪实报道应有的标准:冷静、不带个人情感且非常细致。1946年8月,赫西的《广岛》发表。8月31日,周六,《纽约客》的订阅用户早上醒来时,会在他们的邮箱里拿到最新一期杂志。杂志的封面展现了民众快乐的日常生活:他们有的在美丽的公园里散步,有的在进行着一场放松身心的羽毛球比赛,有的在湖里戏水,有的在海滩上翩翩起舞……然而,它掩盖了人们内心痛苦的事实。大部分美国人仍无法与一年前经历恐惧的日本人产生共鸣。
《广岛》发表的消息不胫而走,报摊上的《纽约客》迅速售罄。美国广播公司(ABC)通过无线电广播播报了这篇文章。美国人连续四个晚上坐在客厅里,听着保罗·罗布森和其他三位著名演员讲述那些令人揪心的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买了1000份《纽约客》杂志,送给他的朋友和同事。一名大学生在给《纽约客》的信中写道:“以前,我没有把被原子弹轰炸的那两座城市里的民众当人看。”
这期杂志刊发的报道后来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新闻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