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循环系统的认识历程
二、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三、循环系统相关疾病
第二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造血发生
一、血液的组成
二、造血发生
第二节 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一、血浆的功能与理化特性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 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
一、血液凝固
二、抗凝系统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四、凝血与抗凝血失衡的基本环节与表现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输血与交叉配血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DIC的病因
二、DIC发生、发展的机制
三、DIC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DIC的临床表现
五、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六节 常见血液疾病
一、红细胞疾病
二、白细胞疾病
三、出凝血疾病
第三章 心脏
第一节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心脏的发生
一、心管的发生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三、心脏内部分隔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先天畸形
第三节 心脏的形态与结构
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脏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脏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 心脏泵血功能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及其机制
二、心音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四、心输出量的调节
第五节 心脏生物电活动和心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
一、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
分类
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四、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
第四章 血管
第一节 血管的组织结构
一、动脉
二、毛细血管
三、静脉
四、微循环血管
五、血管壁
第二节 动脉的分布
一、肺循环的动脉
二、体循环的动脉
第三节 静脉的分布
一、肺循环的静脉
二、体循环的静脉
第四节 微循环及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一、微循环
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第五节 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胚胎起源
二、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三、胎盘循环
四、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第六节 血管衰老
一、血管衰老的基本特征与临床检测
二、血管衰老的机制
三、血管衰老与疾病
四、血管衰老的干预策略
第七节 心脏和脑的血管
一、心脏的血管
二、脑的血管
第八节 血压
一、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二、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第九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四、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第十节 心血管系统的常见先天畸形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干和心球分隔异常
四、动脉导管未闭
第五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二、栓塞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第六节 水肿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章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治疗药物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四节 主要受累动脉及其导致的器官病变
第五节 抗血栓药与抗心绞痛药
一、抗血栓药
二、抗心绞痛药
……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
第八章 休克
第九章 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
第十章 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性心脏病
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十三章 淋巴系统的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