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上海图书公司! 登录
肿瘤皮肤病学
ISBN:9787309176216
作者:编者:梁晓华//庄颖洁|责编:肖芬
定价:¥98.0
出版社:复旦大学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印刷
开本:4 平装
页数:306页
商品详情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肿瘤皮肤病学概论
    第一节  皮肤病学概述及发展
    第二节  肿瘤学概述及发展
    第三节  肿瘤皮肤病学概念的形成
    第四节  肿瘤皮肤病学的定义
  第二章  皮肤病的症状
    第一节  皮肤病的自觉症状
    第二节  皮肤病的他觉症状
      一、皮肤病的原发性损害
      二、皮肤病的继发性损害
第二篇  恶性肿瘤皮肤转移
  第三章  恶性肿瘤皮肤转移概述
  第四章  乳腺癌皮肤转移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五章  肺癌皮肤转移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六章  消化系统肿瘤皮肤转移
      一、概述
      二、食管癌皮肤转移
      三、胃癌皮肤转移
      四、胆道肿瘤皮肤转移
      五、结直肠癌皮肤转移
      六、肝癌皮肤转移
      七、胰腺癌皮肤转移
  第七章  MaryJoseph结节
  第八章  皮肤原发肿瘤的皮肤转移
      一、恶性黑色素瘤
      二、黑变病
      三、皮肤鳞癌
  第九章  其他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皮肤转移
      一、血液系统肿瘤皮肤转移
      二、胃肠道间质瘤皮肤转移
      三、甲状腺髓样癌皮肤转移
      四、膀胱癌皮肤转移
      五、卵巢癌皮肤转移
      六、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皮肤转移
第三篇  副肿瘤性皮肤病
  第十章  副肿瘤性皮肤病概述
  第十一章  副肿瘤性天疱疮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临床表现
      一、口腔病变
      二、继发性黏膜病变
      三、皮肤病变
      四、肺部表现
    第五节  组织病理
    第六节  免疫学特征和免疫检查
    第七节  诊断
    第八节  鉴别诊断
    第九节  治疗
    第十节  预后
  第十二章  副肿瘤性皮肌炎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诊断
    第六节  治疗
  第十三章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病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一、肺鳞癌细胞诱导的Th2细胞免疫转移
      二、鳞癌产生的生长因子
      三、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反应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组织病理
    第六节  诊断
    第七节  治疗
      一、口服补骨脂素加长波紫外线疗法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
      三、依曲替酯和依曲替酸
  第十四章  Sweet综合征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临床表现
      一、大疱性Sweet综合征
      二、蜂窝织炎样Sweet综合征
      三、坏死性Sweet综合征
      四、手部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与广泛性脓疱性Sweet综合征
    第四节  组织病理
      一、隐球菌样Sweet综合征
      二、组织细胞样Sweet综合征
      三、皮下型Sweet综合征
    第五节  诊断
    第六节  鉴别诊断
    第七节  治疗
  第十五章  坏疽性脓皮病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组织病理
    第六节  诊断
    第七节  治疗
  第十六章  脂溢性角化病合并内脏肿瘤
  第十七章  掌跖角化症合并食管癌
  第十八章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第十九章  匐行性回状红斑
  第二十章  恶性黑棘皮病
  第二十一章  获得性鱼鳞病
  第二十二章  获得性多毛症
  第二十三章  环状糠疹
  第二十四章  牛肚掌
第四篇  抗肿瘤治疗所致皮肤损害
  第二十五章  抗代谢类化疗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药物简介
      一、嘧啶类拮抗物
      二、嘌呤类拮抗物
      三、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第二节  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一、氟尿嘧啶类药物
      二、嘌呤类拮抗物
      三、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第二十六章  抗肿瘤植物药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药物简介
      一、喜树碱类抗肿瘤植物药
      二、长春碱类抗肿瘤植物药
      三、鬼臼毒素类抗肿瘤植物药
      四、紫杉烷类抗肿瘤植物药
    第二节  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一、喜树碱类
      二、长春碱类
      三、鬼臼毒素类
      四、紫杉烷类
  第二十七章  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药物简介
      一、博来霉素
      二、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第二节  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一、博来霉素
      二、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
  第二十八章  烷化剂类细胞毒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药物简介
    第二节  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一、氮芥及其衍生物类
      二、乙撑亚胺类
      三、甲烷磺酸酯类
      四、亚硝脲类
  第二十九章  三氧化二砷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药物简介
    第二节  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第三十章  化疗药物外渗
    第一节  化疗药物外渗简介
      一、发疱性药物
      二、刺激性药物
      三、非发疱性药物
    第二节  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害
    第三节  药物外渗损害的分级
    第四节  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渗出处理
      二、外渗的处理
  第三十一章  抗肿瘤激素类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药物简介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四、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
      五、抗雄激素类药物
      六、雄激素合成抑制剂
      七、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八、生长激素抑制剂
    第二节  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一、芳香化酶抑制剂
      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四、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
      五、抗雄激素类药物
      六、雄激素合成抑制剂
      七、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八、生长激素抑制剂
  第三十二章  靶向药物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抗HER2药物
    第二节  抗EGFR药物
    第三节  ALK、ROS1抑制剂
    第四节  MET抑制剂
    第五节  VEGF抑制剂
      一、手足皮肤反应
      二、炎症性皮疹
      三、毛发变化
      四、生殖器累及
      五、其他
    第六节  KIT和BCR-ABL抑制剂
    第七节  RAF/MEK抑制剂
    第八节  多靶点抑制剂
  第三十三章  免疫治疗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治疗药物及其所致皮肤损害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所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
    第二节  免疫细胞疗法及其所致皮肤不良反应
      一、自然杀伤细胞疗法
      二、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疗法
      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
      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
      五、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疗法
      六、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疗法
      七、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八、T细胞受体嵌合T细胞疗法
    第三节  免疫治疗所致的皮肤毒性反应及管理
      一、概述
      二、免疫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第三十四章  放射治疗所致皮肤损害
    第一节  急性放射性皮炎
      一、概述
      二、病理生理学
      三、临床表现
      四、预防和治疗
    第二节  慢性放射性皮炎
      一、发病率
      二、风险因素
      三、病理生理学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与评估
      六、预防
      七、治疗
  第三十五章  引起皮肤损害的抗肿瘤药物
    第一节  引起色素沉着的抗肿瘤药物
      一、皮肤色素沉着的表现
      二、发生部位
      三、抗肿瘤药物
      四、需鉴别的可引起色素沉着的非抗肿瘤药物
    第二节  引起斑丘疹的抗肿瘤药物
      一、斑丘疹的表现
      二、发生部位
      三、抗肿瘤药物
    第三节  引起甲沟炎的抗肿瘤药物
      一、甲沟炎的表现
      二、发生部位
      三、抗肿瘤药物
      四、抗肿瘤药物所致甲沟炎的防治措施
    第四节  引起皮肤皲裂的抗肿瘤药物
      一、皮肤皲裂的表现
      二、发生部位
      三、抗肿瘤药物
    第五节  引起皮肤水疱的抗肿瘤药物
      一、皮肤水疱的表现
      二、发生部位
      三、抗肿瘤药物
      四、免疫治疗相关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处理
    第六节  引起扁平苔藓样反应的抗肿瘤药物
      一、扁平苔癣的表现
      二、发生部位
      三、抗肿瘤药物
    第七节  引起放射回忆的抗肿瘤药物
      一、放射回忆的概念
      二、抗肿瘤药物
第五篇  肿瘤及抗肿瘤治疗相关重症皮肤病
  第三十六章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病率
    第三节  病因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诊断
    第六节  治疗
  第三十七章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药物反应
    第一节  发病率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组织病理学
    第五节  临床表现
    第六节  诊断
    第七节  治疗
  第三十八章  急性泛发性脓疱病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
      一、抗生素类药物
      二、羟氯喹
      三、其他抗微生物药物
      四、抗肿瘤药物
      五、其他药物
      六、感染因素
      七、疫苗接种
      八、医源性因素和其他诱因
    第三节  发病机制
    第四节  临床表现
    第五节  诊断
    第六节  治疗
第六篇  典型病例
  第三十九章  免疫治疗相关性大疱性类天疱疮病例
  第四十章  免疫治疗相关性银屑病病例
  第四十一章  副肿瘤性肢端角化症病例
  第四十二章  以丹毒样皮肤损害为唯一转移表现的胃癌病例
附录  常见原发性皮肤肿瘤
  第一章  恶性黑色素瘤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二章  基底细胞癌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三章  鲍温病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四章  皮肤鳞状细胞癌
    第一节  发病概况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原则
    第五节  随访和监测
  第五章  皮肤良性肿瘤
    第一节  脂肪瘤
    第二节  神经纤维瘤与神经纤维瘤病

最近浏览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