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卷首寄语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个性、家庭与社会概述
第三章 青年人际关系的特征
第四章 性爱
第五章 恋爱
第六章 婚姻
第七章 家庭成员关系
第八章 家庭成员角色
第九章 亲友、邻里与社会
第十章 家庭冲突
第十一章 家教和家风
第十二章 未来家庭
参考书目
一、“中道理”:北大原校长林建华与钟国兴的对话
研究学习型组织,写过《孔子是个好老师》的钟国兴,在林建华任校长期间接受北大邀请,二人进行过一次访谈,访谈内容围绕着“如何解决思想品德修养课让学生更感兴趣”的问题。
钟国兴说:“思想品德课不要给学生过多讲大道理,因为大道理地球人都知道;不要给学生过多讲小道理,因为老百姓都会讲。应该多讲‘中道理’,让学生能受启发,也有用。”
林建华听后抬头想了想,然后笑着一再点头:“中道理、中道理、中道理,哈哈,中道理好,就缺中道理!”
本书的写作,也是如此,重点讲述“中道理”。
比如,讲乱伦这个话题。
大道理:人不能发生乱伦行为;性行为只能与自己的爱人发生;必须在婚姻关系中发生性关系,否则就变得不纯洁了,以后怎么组建自己的家庭……
小道理:百姓嗤之以鼻,冠名“吃屎”来形容乱伦,恶心之极。
大道理是不用说的,说了也几乎没用;小道理太局限,也是不用说的。
我们更愿意讲“中道理”,在本书中会有三处讲到这个话题。
整体上,对于恋爱、婚姻、家庭的话题,我们一般也愿意讲那些属于“中道理”的道理。
二、公共伦理、职业伦理和家庭伦理
人存在于社会中,从事某种职业,进人某个家庭,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是大部分人的三段基本生活。与此相适应,人类所应遵循的社会伦理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社会公共伦理(社会公德)、职业伦理、家庭伦理。
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例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祖孙关系等。和谐相处、共渡难关的情形大量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情况也大量存在,家庭关系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十分复杂。
在伦理关系中,家庭伦理关系和其他伦理关系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以及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起着更为根本性的影响和作用。
三、伦理即善恶
道德的恶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肉欲无度和极端自私。前者如纵欲、放荡、懒惰、轻浮和怯懦,把生活交给特殊的感官冲动去支配而产生种种弱点和恶行。后者如贪婪、不公和恶意傲慢,指那些威胁周围人利益的恶行。肉欲驱动自私,自私才能获得资源,用于实现肉欲,这是伦理之恶的自我循环模式。
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错误的,那么这个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带上不好的意味,表现得非常渺小、无力、没有意思更没有意义。
在没有作恶的情况下,他一生所做的一切,都会带上渺小、猥琐、混乱、低级的意味。如果他公开明确作恶,后果则会更加不堪。
四、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概括为孝悌、勤俭、睦邻、教化四个方面。
孝悌思想包含:孝敬父母、兄弟和睦、先于孝而后于忠三个方面;
勤俭思想包含:以勤为第一要义和崇俭戒奢、勤俭益德;
睦邻思想包括:深谙盈虚之道,亲和近邻与家和福自生;
教化思想包含:戒骄戒傲、立志敬恕两个方面。
五、家庭成为人类幸福永不枯竭的源泉
人一生最主要的生活时间在哪里度过?答案一定是家庭。过去,人的一生,五六十年;今天,则是快到一百年的时间。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首先是父母或祖父母的家,然后是夫妻二人的小家,再后是自己的子女也生养了子女后的大家庭。
夫妻相互的爱情;父母对儿女的爱,对儿女和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儿女对父母及长辈的爱,对父母的责任感和尊重,所有这一切使家庭成为人类幸福永不枯竭的源泉。
六、家庭伦理关乎幸福之本
我们大多数人从摇篮到坟墓,大多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虽然每个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家庭生活境况不外乎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的。
有些人的家庭生活很幸福,令人羡慕不已。家庭不仅是其生活的小天地,还是爱情开花结果的绿洲,是长途跋涉的旅店,是大海航行的避风港。
而有些人的家庭生活很不幸,令人同情嗟叹。家庭简直是一座感情的坟墓,是一个套在脖子上的枷锁,是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
当然,极好和极差的家庭都是少数,大多数家庭处在一种中间状态:说不上幸福,也说不上不幸。
家庭境况的好坏,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从宏观上说,社会政治的动荡与安定、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萧条、自然环境的正常与反常,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家庭生活的幸福。从微观上说,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家人的职业工作是否顺利、家人的身体是否安康,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庭生活。然而,这些不是影响家庭幸福的主要原因。影响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伦理。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其实,从家庭伦理的角度看,不仅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总是相似的。这是因为,家庭关系不仅是一种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更是一种伦理关系。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