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戏”的本质与美学类型论
第一章 “戏”的本质与体现
第一节 “戏”的本质
第二节 “戏”的体现方式
一、情节小冲突与剧情大冲突
二、强化冲突与淡化冲突
三、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
第三节 “戏”的美学类型
第二章 “戏”的审美类型(一):悲剧
第一节 什么是悲剧
第二节 悲剧品格
一、“悲壮”品格的悲剧
二、“悲苦”品格的悲剧
三、“悲哀”品格的悲剧
第三节 悲剧的写作要领
一、冲突双方对立的强烈性
二、必须让观众站在悲剧主人公一边
三、悲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应充分展示
四、悲剧编创中的技术性提示
第四节 中西悲剧传统比较
一、中西悲剧传统的文化内涵
二、中西悲剧传统的美学基调
三、中西悲剧传统的艺术处理
第三章 “戏”的审美类型(二):喜剧
第一节 喜剧的理性界定
一、使人笑的戏剧,就是喜剧吗
二、喜剧的内涵指向
三、喜剧的艺术档次
第二节 喜剧的品格与类型
一、喜剧品格
二、喜剧类型
第三节 喜剧创作
一、喜剧创作的基础与总体设计
二、喜剧创作技法
三、喜剧创作的注意点
第四节 我国当代喜剧创作的历史性反思
一、西方喜剧的历史表现
二、中国喜剧的历史表现
三、对我国当前喜剧创作的审视
第四章 “戏”的审美类型(三):正剧
第一节 “正剧”的产生与理论定名
第二节 正剧的美学把握
第三节 正剧的社会学定性
第四节 正剧的创作技巧
第五章 “戏”的审美类型(四):“后现代”剧作
第一节 “后现代”思潮与当代电影
第二节 后现代电影的文化认知与美学把握
第二编 影视剧本创作过程论
创作过程论引言
第一章 “发现”(一):生活基础与认知
第一节 “发现”的基础——生活
一、生活积累的必要性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三、尽可能开阔视野、增加生活积累
第二节 “发现”的导向——见识
一、见识是更高一层的积累
二、“见识”是对生活的本质把握与历史观照
三、如何增加“见识”
第二章 “发现”(二):艺术感觉
第一节 艺术感觉及其作用
一、艺术感觉及其作用简述
二、“艺术感觉”不同于哲学或心理学概念中的“感觉”
三、艺术感觉的基因
第二节 艺术感觉的体现——联想
一、联想的概念及作用
二、联想的方式
三、联想的利用
第三节 艺术感觉的体现——想象
一、想象及其作用
二、想象类型
三、想象手段
四、想象的利用
第三章 “发现”(三):构思意向与戏剧核
第一节 构思意向及其实现类型
一、构思意向的双向要求
二、构思意向的实现类型
第二节 戏剧核
一、戏剧核及其作用
二、戏剧核的构成
第四章 “表现”(一):剧本文体
第一节 影视剧本的作用与文体定位
一、影视剧本的地位、作用
二、影视剧本的文体定位
第二节 影视剧本的文体特征
一、视觉的形象性
二、影像的运动性
三、造型的综合性
四、展现的艺术性
第三节 影视剧本的文体构造
一、镜头
二、蒙太奇
第四节 影视剧本的文体类型
一、电视小品与短剧
二、电视单本剧
三、电视连续剧
四、电视系列剧
五、电影
第五章 “表现”(二):人物塑造
第一节 人物塑造的基础
第二节 人物塑造的具体方面
第三节 人物的配置与艺术展现
一、人物的配置
二、人物及其关系的艺术展示
第六章 “表现”(三):结构布局(上)
第一节 结构体及其一般态势
一、什么是结构体
二、结构体的一般态势
第二节 结构体的基本原则
一、结构体的设计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内在逻辑与人们的认识规律
二、结构体应为表现影视剧的既定题旨服务
三、不同品种、风格剧作的结构体,应有所不同
四、影片题材不同、观众层面不同,其结构体也要有所不同
第七章 “表现”(四):结构布局(下)
第一节 时空角度的选择
一、方面上的考虑
二、视野考虑
三、焦点考虑
四、层次考虑
第二节 时空含量及其截取
一、时空截取的必要性与作用
二、不同品类影视作品的时空截取
第三节 时空线索的设计
一、线索的品质
二、线索的形式
第八章 “表现”(五):情节进程
第一节 情节定义及其作用
第二节 情节类型与品格(上)——强化情节
一、传统戏剧型情节
二、现代怪诞型情节
第三节 情节类型与品格(下)——淡化情节
一、散文化情节
二、生活流式情节
第四节 情节设计的技巧与原则
一、转折
二、抑扬
三、张弛
四、蓄放
五、延宕
六、伏应(藏露)
七、倒勾(反弹)
第九章 “表现”(六):描述单元(场面)及其艺术展示
第一节 描述单元(场面)及其基本要求
一、描述单元(场面)概念及作用
二、描述单元(场面)最基本的艺术要求
第二节 描述单元(场面)的艺术展示
一、描述单元(场面)内的艺术展示
二、描述单元(场面)之间的艺术连接
三、描述单元(场面)的客观展示与主观展示
第三节 情节进程与描述单元(场面)的艺术组合
一、情节进程与描述单元(场面)的关系
二、情节进程与描述单元(场面)艺术组合的原则
三、情节进程与描述单元(场面)组合的技术性把握
附:关于改编
第三编 影视剧本创作方法论
创作方法论引言
第一章 “再现”(一):现实主义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理论及相关的两种偏颇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影视创作
第三节 “典型化”原则的科学把握
第二章 “再现”(二):写实主义
第一节 写实主义的理论
第二节 写实主义作品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再现”(三):心理现实主义
第一节 心理现实主义的理性扫描
第二节 心理现实主义影片例析
一、“意识银幕化影片”
二、“意识流影片”
第四章 “表现”的理论定位
第一节 对“表现”的全方位认识
第二节 传统品格的“表现”
第三节 “现代派”品格的“表现”
第五章 “表现”(一):情境化
第一节 “情境化”的理性阐述
一、“有我之境”
二、“无我之境”
第二节 “情境化”作品例析
第六章 “表现”(二):幻境化
第一节 “幻境化”的理性阐述
一、神幻化
二、魔幻化
三、科幻化
第二节 “幻境化”作品例析
第七章 “表现”(三):象征化
第一节 “象征化”的理性阐述
一、象征的内涵
二、象征的体现类型
三、象征手段运用中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象征化”作品例析
第八章 “表现”(四):怪诞化
第一节 “怪诞化”的理性阐述
一、变形式“怪诞”
二、错位式“怪诞”
第二节 “怪诞化”作品例析
参考书目
第5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