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玛丽,玛丽,真倔强:姑且算引言
02 嗖 !黄鼠狼跑了:生活史及其重要性
03 两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制造更多猴子
04 青蛙求爱记:一夫一妻制有多怪
05 乔治·波吉、布丁和派:受孕、生育和脂肪
06 快快给我烤个蛋糕来:妊娠的喜悦
07 咯咯,咯咯,鹅妈妈:生孩子
08 跷跷板,玛琼琳·朵:对分娩的文化适应
09 睡吧睡吧胖娃娃:以传统办法照料孩子
10 哈伯德大妈的橱柜:乳汁的魔力
11 稀奇,真稀奇:乳汁的文化生活
12 爸爸去给你买只嘲笑鸟:父亲的进化
13 曾经有个老太太,住在鞋子的里头:很多孩子—而且很快
14 老鼠爬上钟:漫长的灵长类童年
15 给了狗狗一根骨头:古人类学如何开始追寻童年
16 外婆,你的牙齿好大:牙齿如何泄露奥秘
17 我们相聚在一起:社会学习的重要性
18 男孩女孩出来玩:以轻松的方式学习
19 杰克和吉尔上山坡:童年的艰辛
20 到巴比伦有多远:非常人类的童年
21 星期四出生的孩子:长路漫漫
致谢
参考文献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世界,出现了一位英雄。更具体地说, 2015年 9月 21日,星期一,一只老鼠激励了全世界。在被拍摄到拖着一块比自己大两倍的比萨爬下纽约市地铁站的台阶后,这只老鼠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它表现出来的耐心和决心在如今的老鼠身上绝不会出现。这只老鼠执拗地用嘴咬住比萨,将它往下一级台阶上拽,然后纵身一跳,落在台阶上,比萨仍然牢牢地夹在牙齿之间。它偶尔会摔倒,但从未放弃。可以看出,切开的一块比萨并不是容易运输的形状,但这只老鼠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足以让它在互联网上获得短暂的知名度,并在一本关于人类的图书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本书是关于人类的。正如卡莉·西蒙( Carly Simon)在 20世纪 70年代指出的那样,我们如此自负,这个判断不但适用于副歌中提到的那个认为这首歌就是在讲他的家伙,整体上也适用于我们这个物种。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有理由如此自负。
我在谈论动物,因为我们是通过广阔得多的生态学视角以及我们在动物中发现的与我们多多少少类似的模式—或者相应模式的缺乏—理解人类的。我们像什么?嗯,像猿,真的很像。我们很像。猿很像灵长类,灵长类很像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很像脊椎动物,等等,直到你最终来到乔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一首歌曲的副歌。 但是在范围更大的家族谱系中,哪些特征对我们成长为人类的意义产生过什么影响?
我们不谈论黄鼠狼的童年或蹒跚学步的海龟,但是也许我们应该谈论,因为物种的生长和发育存在某种模式。在制造更多生物这件事上的每一个方面,都存在任意数量的安排方式,而这些发育轨迹上的差异意味着整个存在方式的差异;无论你生下来就准备好迎接生活的挑战,还是生下来时软弱无助。作为一个概念,生活史非常简单:你可以拆解出生活史的每一部分,计算某个物种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多长时间,例如从出生到性成熟,再到繁殖寿命结束。在实践中,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种权衡公式,涉及每次分娩的后代数量、这些后代出生时的大小或发育程度、其中有多少可能存活下来,以及对这些后代进行多少投资。
因此,首先,我们将审视我们在理解动物如何成长时使用的方法,即科学家们用来标记生命中所有关键阶段的框架,这些阶段决定了我们如何成长:我们怀孕多久,我们依赖父母多长时间,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长大,我们需要生长多久才能繁殖,以及我们活多久才会死亡。这些是生活史的组成部分,而构成我们生活史的片段并非完全随机。影响它们的因素包括动物的大小、存活到成年的可能性以及从生命开始到完成生长需要多少努力。我们将研究来自动物界的几个关于如何安排生活的不同例子,以及什么样的进化和生态压力会推动生物朝哪些方向发展。但是别担心,这首歌绝对是关于你的。大致而言,生活史有两种风格。在快生活史中,动物活得快,死得早,并留下一大堆婴儿。慢生活史则相反。不同的寿命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进化策略,将选择霰弹枪式繁殖策略的动物与那些对少数后代大量投资的动物区分开来。这在实践中很容易看出—老鼠生很多婴儿,它们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大,而长颈鹿需要 15个月才能生下来一只幼崽,而这只幼崽还需要再生长 7年才有生育能力。在老鼠中,每个后代得到的总投资相对较低,可能只是几块比萨;而在长颈鹿中,你可以想象喂养一只长颈鹿要花多少钱。这里的选择范围是从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活得快,早早就死”的思想流派到几乎所有其他人“活得慢,到老才死”的旧哲学。
P11-12是个简单的等式。对于如何使用这段时间,动物有着不同的策略。它们当然需要努力长到成年动物的体形,但还要考虑到幼崽的体形、出生前和出生后需要完成的生长量;更不用说还要盘算动物幼崽是否能够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