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第二章 解难题
第三章 我们在太阳系中是孤独的吗?
第四章 生命征迹:寻找看不见的生命
第五章 技术征迹:看得见的生命
第六章 外星生命是什么样
第七章 交际悖论
第八章 生物之外
第九章 年轻宇宙的生命
第十章 文明中的文明
第十一章 黑暗中的光
第十二章 未来之眼
第十三章 文明的边界
第十四章 过去与未来的文明
结语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也许仅用几个字就可以问出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存在?我问的不是每个人生存的意义,也不是人作为一个物种为什么存在(在这方面,可以说,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这个物种长久延续下去),而是更进一步:宇宙中为什么有生命?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可能性。有一些既充满趣味又令人费解:理论上说,如果我们的宇宙是宜居的,且拥有必要条件,那么也应当存在不宜居的宇宙。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人类必然会存在,换句话说,因为宇宙宜居,所以我们存在。其他不具备合适条件的宇宙,将永远不会孕育可以问出类似问题的生物。
本书的目的也不是深入探讨宇宙学,研究那些可能证实我们的宇宙不唯一的不同观点。但至少从理论上讲,可能存在其他宇宙。假如这一说法属实,那么我们存在的原因是其他宇宙中没有生命诞生。以此类推,也许还有很多宇宙,甚至有人认为还有无限多个宇宙,也是适宜生命发展的。
如果不考虑这些可能性,那么我们会面临一个显然没有答案的事实,但同时又可以提出一些能够尝试回答的问题。很明显,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就算有诸多宜居和不宜居宇宙,我们就在这里,不管这是出于偶然,还是说我们确实是多元宇宙的一部分。大约35亿年前,生命出现在了地球上。但这还不是真正有趣的问题。生命还可以出现得更早吗?在宇宙的历史中,地球是第一个出现生命的星球吗?第一颗宜居星球最早可以在何时出现?第一颗可以提供宜居条件的岩石行星又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让我们回到宇宙大爆炸的时刻。138亿年前,宇宙开启了它的旅途。在诞生后的第一秒,已然发生深刻的改变。它的大小从比原子还小扩张到数十光年之大。基本力(又称自然力)被分离出来,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四种力:强核作用力、弱核作用力、电磁力和引力。诞生后的几分钟内,宇宙最早的元素出现了:氢、氦和少量的锂。
因此,第一批恒星只能依靠这些元素形成。它们比太阳的质量更大,但寿命却很短,只有几百万年,在其内部,会形成更重的元素。在那些巨大的恒星熔炉中,在天文尺度上极短的一瞬,生成了生命所必需的氧、氮、碳、铁……
从元素的多样性来看,宇宙正在逐渐丰盈起来。在其诞生后1.5亿年至2亿年之间,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形成了。以此可以预估生命的起点,也就是稍后的某一时刻,当更重的元素积累到一定程度,足以促成生命出现的必要条件时。
除此之外,行星也需处于恒星的宜居带中。简而言之,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一定的距离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可能存在液态水。如果离开宜居带,距离恒星更近,那么温度就会过高。如果距离更远,温度又会过低。这一规律适用于任何一种恒星,甚至对于那些在太阳形成之前即存在了数十亿年的恒星也是一样。
但是,现在提及的只是我们暂时所能够了解到的生命形式。是否可能存在非碳基生命的其他生命形式?比如说……硅基生命?理论上是可行的,尽管有迹象表明它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但不能仅仅局限于假设,我们需要从某处落脚,利用已知的事实进行探究,这才是合乎逻辑的举动。也就是说,应当从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命谈起。此时,我们要再次回到宜居带的话题。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颗类似地球的星球,与恒星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其表面能够出现液态水。
几年前,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了球状星团“梅西叶4号”。球状星团是巨大的恒星群,有的甚至包含上百万颗恒星,例如已知最大的球状星团“半人马座欧米伽星团”,其中遍布非常古老的恒星。在“梅西叶4号”中,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一颗类似于木星的行星,质量是木星的2.5倍。那是一颗主要由氢组成的气态巨行星,但相比之下,其年岁更加古老。据探测,它的年龄约为130亿年。由此可以说明,宇宙诞生不到10亿年,第一批恒星就产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涌现,推算出更多更精确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宇宙大爆炸后仅3亿年,第一批恒星可能就开始形成了。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