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弗雷泽·劳埃德(1953-1998):开始和结束
自述
找到你的路
一盘鸡骨头引发的内疚
1998年4月21日——结束
第一章
悲伤袭来
第二章
不存在正确的悲伤姿态
第三章
今天我们如何应对悲伤
第四章
事情发生时,你是谁
第五章
什么能帮你渡过难关
第六章
如何与悲伤的人交谈
第七章
当你离开人世时
第八章
与永恒的悲伤共存
致谢
第一章
悲伤袭来
你来了,被悲伤折磨得狼狈不堪(一刻不停地扭动着,就像漫画里的打斗场面——四肢从一团阴云中飞出),走进俱乐部的第一个房间。你进入新世界时,之前的不快烟消云散。你孤孤单单……只剩悲伤和期待。其实,你早对悲伤的样貌有了先人为主的观念,对此,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些观念。结果,就落到如今这步田地——最大的恐惧变为现实,你被悲伤紧紧裹挟了。
这趟旅程注定是漫长的。我们的目的不是解决这个麻烦,或者把它甩掉,我们要学会带着它上路。但问题是,怎么才能轻装上阵呢?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不再感觉如此沉重、艰难和痛苦呢?
要想轻松控制悲伤这团乱麻,先要破除我们目前对悲伤的成见。首先,审视一下你的内疚感是很有帮助的。你之所以到了这儿,可能是因为你认为自己在应对悲伤的过程中做“错”了什么。你不断复盘自己在死亡发生前后的行为,发现它们十分怪异、令人不安、过于激动或者不够有感情。我想看看“正确的悲伤”这个想法从何而来。别人说应对悲伤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你预想这个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就从悲伤出现的那一刻开始。
好吧,我这是在说胡话。悲伤从来就不存在“出现的那一刻”,它始终伴随在我们身边。活着就会死去。埋葬逝者是人类最悠久的传统之一,大概是出于赋予死亡仪式感的需要(另外,我猜也是为了阻止穴居人的致命疾病蔓延)。死亡像时间一样古老,而悲伤好似它养的猫——最原始的那种——你以为它已经死了,但其实它仍坐在角落里吐毛球呢。我又在说胡话了,但观点是明确的。你不可能长生不死,所以悲伤总有一天会找到你。
有些人对于悲伤的最初认识,来源于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1969年的著作《论死亡和濒临死亡》。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但对于这本书提出的悲伤“五阶段”理论,估计你并不陌生。在现代人心中,这一理论的文化分量堪比披头士乐队或《教父))c毫不夸张地说,也许你并未从头到尾读过这本书,但一定听说过它的重要假设:悲伤要历经五个阶段,你会一步步走过痛苦,直至接受现实。要不是陷入悲伤,不得不想方设法让它停止,你可能压根儿都想不起来这个理论。
想从悲伤中挣脱出来是人之常情。你这么想一点错都没有。想要沿着一条能让一切变得合理的路走下去,也不是痴人说梦。多少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被反复教导的。直到今天,如果谁在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了悲伤的滋味,还会有人劝他沿着一条特定的路径往前走,“对,只要你成功走过那‘五个阶段’,就能到达‘终点’”。
这不是真的!
是谎言!
认清现实吧!
这一切既悲伤又痛苦!但如果你能停止对那个“终点”的找寻,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我没有大喊大叫!好吧。抱歉,我确实嗓门儿有点大。
我退后一步。
我只是想申明观点,因为时至今日,还有人相信“五阶段”那套理论是真的,声称它才是应对悲伤的有效办法。对此,我非常反对。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