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微生物的类群及其特点
二、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及其发展简史
三、微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二、细菌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三、细菌的繁殖
四、细菌的群体特征
五、细菌的生物膜与群体感应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三、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第三节 古菌
一、古菌的特点
二、古菌的细胞构造与功能
第四节 蓝细菌
一、蓝细菌的形态
二、蓝细菌的细胞构造与特化形式
第五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支原体
二、立克次氏体
三、衣原体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一节 概述
一、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与功能
第二节 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酵母菌的繁殖和生活史
三、酵母菌的菌落
四、酵母菌的群体感应
第三节 霉菌
一、霉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霉菌的繁殖
三、霉菌的菌落
第四节 蕈菌
一、蕈菌的繁殖
二、蕈菌的用途与栽培现状
第五节 其他真核微生物
一、黏菌
二、卵菌
三、藻类
四、原生动物
五、微型后生动物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及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培养、分离与纯化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测定
二、病毒的复制周期
三、一步生长周期
第四节 动物病毒
一、脊椎动物病毒
二、无脊椎动物病毒
第五节 植物病毒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和分类
二、植物病毒举例
第六节 亚病毒
一、类病毒
二、卫星
三、朊病毒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光能无机自养型
二、光能有机异养型
三、化能无机自养型
四、化能有机异养型
第三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促进扩散
三、主动运输
四、基团转位
五、膜泡运输
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
三、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发酵与呼吸
三、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第二节 微生物中几个特殊的合成代谢
一、自养型微生物CO2的固定
二、生物固氮
三、肽聚糖的合成与细菌细胞壁的扩增
四、回补途径
第三节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一、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类型
三、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体的获得与测定方法
一、获得纯培养体的方法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一、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三、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一、温度
二、水分
三、氧气
四、pH
五、辐射
第四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一、基本概念
二、物理因素的控制
三、化学因素的控制
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
一、原核微生物——大肠杆菌的基因组
二、真核微生物——酿酒酵母的基因组
三、古菌——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
四、泛基因组
五、宏基因组与宏基因组学
第二节 质粒与转座因子
一、质粒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二、质粒的主要类型
三、质粒的不亲和性
四、转座因子的主要类型和分子结构
五、转座因子的遗传学效应及应用
第三节 基因突变与修复
一、突变体的类型及其分离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三、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四、DNA损伤修复
五、表型延迟
第四节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第五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一、微生物与克隆载体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三、CRISPR与基因编辑
四、合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前景
第六节 菌种的退化、复壮与保藏
一、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二、菌种的保藏
三、菌种保藏机构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及概念
二、土壤和岩层中的微生物
三、水体中的微生物
四、空气中的微生物
五、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六、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七、生物体上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微生物与地球化学循环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
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一、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二、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五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二、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吸收和转化
三、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四、微生物与固体废弃物处理
五、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第十章 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第一节 生物进化历程的计时器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二、r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三、系统发育树
四、三域学说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二、微生物的命名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一、伯杰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二、菌物分类系统
第四节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多相分类学
二、数值分类法
三、微生物快速鉴定与分析技术
四、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系统学中的应用
第五节 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一、细菌系统发育概览
二、古菌系统发育概览
三、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概览
第十一章 作物微生物组与绿色农业发展
一、微生物群、微生物组与微生物组学
二、微生物组学大数据
三、农业微生物组与绿色发展
四、微生物组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