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上的动物园
早在卡尔·哈根贝克的公司主宰异域动物贸易和展览之前的几百年里,异域动物就已经在全球各大城市里展出了。要了解哈根贝克及其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必须首先追溯这些展览的历史。简单来说,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奇珍异兽的收藏。事实上,追溯大多数人类文明的历史时,我们都能找到这些收藏的踪迹。当然,最常见的是大城市中政治人物的收藏。古巴比伦、古中国和古希腊都有大型动物收藏。亚历山大大帝饲养动物,罗马许多杰出的总督和政治家也一样,例如图拉真和尼禄,据说图拉真饲养了大约11000只动物。8世纪末,查理大帝拥有一个大型动物园(menagerie)。12世纪和13世纪,法国、意大利、德语国家和英格兰都有大型动物园。例如,征服者威廉的儿子亨利一世在伍德斯托克建立了一个动物园,开启了饲养奇珍异兽这一英国王室传统。后来,他的孙子亨利三世将动物园迁至伦敦塔。直到19世纪中叶,剩余的可怜动物被转移到位于摄政公园的新伦敦动物园,王室的动物园才宣告解散。有记录表明,16世纪,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第三位皇帝阿克巴拥有成千上万只动物,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君主蒙特苏马二世在特诺奇蒂特兰有大型的动物收藏。此外几千年来,一些个人和团体都在小规模进行着动物收藏(有时只收藏本土的非家养动物)。例如在欧洲,城墙外干涸的护城河里通常饲养着鹿,鸣禽被关在精致的鸟笼里,猎鹰和猎豹被饲养以供人们狩猎,养熊也不足为奇。除此之外,流动的动物展览和集市也会定期为城市带来奇珍异兽。
一些著名动物(包括大象、犀牛、长颈鹿和河马)被送往亚洲、欧洲和新大陆。其中最著名的是于1741年至1758年在欧洲游历的犀牛克拉拉(Clara)。18年里,克拉拉被送往低地国家、德语和波兰语国家、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瑞典。事实上,克拉拉的旅行催生了大量艺术作品,包括它的饲养人杜威·穆特委托他人制作的海报,彼得罗·隆吉、约翰·埃利亚斯·里丁格、让-巴普蒂斯特·乌德里等人的绘画作品,以及一些艺术品,如路易十五时代的铜镏金犀牛壁钟。这些艺术品最终取代了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urer)于1515年创作的著名犀牛木刻画。该画将犀牛描绘成披着盔甲的“冲撞机器”,200多年里,犀牛的这一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从王室到贵族,从商人到平民,人们争相观看、描画、研究犀牛,甚至如T.H.克拉克所说,模仿犀牛的发型。
事实上,几百年来,异域动物已经成为人类文化语言的一部分,这点在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1562年的一幅绘画里即可看出。画面中有两只被锁链锁住的猴子,坐在拱形石制观景洞中。猴子的腰间绑着金属链,链子固定在洞中央的金属环里。一只猴子面朝观众,专注地看着画外。它既像个老师,又像个学生,下方还写着勃鲁盖尔的名字,似乎暗示着它正是艺术家的化身。两只猴子都面临被囚禁的命运,但这只猴子并没有陷入抑郁或自责,而是专注地观察四周的事物。作为被圈养的动物,它却研究起了圈养的本质。另一只背对观众的猴子蜷缩地坐着,一脸沮丧地看着水面和船只,以及空中翱翔的鸟儿和远方城市蓝灰色的天际线。它就像一个老乞丐,低垂着头躲避着我们的目光,看看脚下的榛子壳,又瞥一眼远方,试图弄清楚被遗弃的榛子壳跟自己命运之间的关联。它的内心已经崩溃。
P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