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丽江市概况
1.1 自然地理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形地貌
1.2 地质概况
1.2.1 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1.2.2 地质条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1.3 气候
1.3.1 气候类型
1.3.2 气候特点
1.4 洪旱灾害
1.4.1 洪灾
1.4.2 旱灾
2 降水
2.1 降水特点
2.2 影响降水的因素
2.2.1 大气环流及水汽来源
2.2.2 地形影响
2.2.3 其他影响
2.3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2.3.1 水平地带分布
2.3.2 垂直变化趋势
2.4 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2.4.1 年内分配
2.4.2 年际变化
2.4.3 各县(区)年平均降水量
2.5 暴雨
2.5.1 暴雨区域分布
2.5.2 暴雨在年内分配
2.5.3 最大暴雨强度
3 蒸发
3.1 水面蒸发
3.2 年内分配及多年变化
3.2.1 年内分配
3.2.2 年际变化
3.3 水面蒸发与高程关系
3.4 水面蒸发量地区分布
3.5 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的地区分布
4 径流
4.1 地表径流
4.1.1 地表径流量
4.1.2 地表径流空间分布规律
4.1.3 地表径流时空分配
4.1.4 地表径年际变化
4.1.5 各县(区)地表径量
4.2 地下径流
4.2.1 地下径流特点
4.2.2 地下径流量
4.2.3 各县(区)地下径流量
4.3 径流特点
5 洪水
5.1 洪水特点
5.2 洪水组成
5.3 暴雨洪水
6 枯水
6.1 枯水期
6.2 枯水年
6.3 枯水流量
7 河流
7.1 主要河流
7.1.1 冲江河
7.1.2 漾弓江
7.1.3 五郎河
7.1.4 马过河
7.1.5 新庄河
7.1.6 宁蒗河
7.1.7 巨甸河
7.1.8 黑白水河
7.1.9 金庄河
7.1.10 桑园河
7.1.11 永宁河
7.1.12 乌木河
7.1.13 九 河
7.2 河流水情
7.3 河流水质
8 湖泊
8.1 程海
8.1.1 程海湖成因
8.1.2 程海特征
8.2 泸沽湖
8.2.1 泸沽湖成因
8.2.2 泸沽湖特征
83拉市海
8.3.1 拉市海成因
8.3.2 拉市海特征
9 水文测验
9.1 水文站网
9.1.1 站网设置
9.1.2 降水量站网
9.1.3 水面蒸发站网
9.1.4 流量站网
9.1.5 水位站网
9.1.6 泥沙站网
9.1.7 水质站网
9.1.8 地下水并网
9.2 水文站建设
9.2.1 水文基地建设
9.2.2 基本水文站建设
9.2.3 专用水文站建设
9.2.4 中小河流站建设
9.2.5 测站水准点高程
9.3 水文观测
9.3.1 降水量观测
9.3.2 蒸发量观测
9.3.3 水位观测
9.3.4 水温观测
9.3.5 流量测验
9.4 水质监测
9.4.1 监测能力建设
9.4.2 水质实验室建设
9.4.3 水质监测站建设
9.5 水文调查
9.5.1 暴雨调查
9.5.2 洪水调查
9.5.3 枯水调查
9.5.4 用水调查
9.5.5 水质调查
10 水资源
10.1 水资源总量
10.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10.2.1 冰川水资源
10.2.2 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分布规律
10.3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1O.4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
11.1 水资源开发
11.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11.1.2 水资源利用消耗率
11.1.3 水生态环境状况
11.1.4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11.2 水资源利用
11.2.1 生活用水
11.2.2 生产用水
11.2.3 生态环境用水
11.2.4 河道内用水
11.2.5 河道外用水
1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11.3.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3.2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11.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1.4.1 节约用水
11.4.2 污水再生利用
11.4.3 雨水利用
12 水资源规划
12.1 需水预测
12.1.1 生活需水预测
12.1.2 生产需水预测
12.1.3 生态需水预测
12.1.4 需水预测汇总
12.2 供水预测
12.3 水资源供需分析
12.4 水中长期供求计划
13 水资源管理
13.1 丽江市水资源特点
13.1.1 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难度大
13.1.2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13.11 3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
13.2 水资源分配
13.3 需水管理
13.4 用水管理
13.5 供水管理
13.6 水质管理
13.7 取水许可制度
13.8 水资源优化调度
13.9 水资源管理措施
13.9.1 全面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3.9.2 着力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13.9.3 深化水利投融资及市场化改革
13.9.4 推进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14 水资源保护
14.1 水资源保护措施
14.1.1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1.2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1.3 地下水保护
14.1.4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14.2 治理措施
14.2.1 城镇点源污染治理
14.2.2 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
14.2.3 农村污染源治理
14.2.4 排污口整治措施
14.2.5 重点敏感地区治理
14.3 保障措施
14.3.1 形成合力共同保护
14.3.2 完善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14.3.3 加强水质站网建设
14.3.4 全面落实水资源保护规划
15 水资源综合分析评价
15.1 水资源禀赋条件分析评价
15.1.1 降水蒸发禀赋特征
15.1.2 地表径流禀赋特征
15.1.3 丽江市水资源禀赋特征
15.2 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评价
15.7.1 降水演变情势
15.2.2 径流演变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