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球内陆核电现状
1.1 世界核电发展简介
1.2 全球核电机组分布情况
1.2.1 各国核电机组数量分布
1.2.2 美、法、俄三国运行核电机组地理位置分布
1.3 中国核电机组分布情况
1.3.1 中国核电整体情况
1.3.2 大陆核电机组基础信息
1.4 中国内陆核电发展现状
1.4.1 内陆核电情况
1.4.2 内陆核反应堆情况
第二章 中国核电发展相关政策演变
2.1 核能的特殊性
2.2 中国核安全政策
2.2.1 总体国家安全观
2.2.2 核安全法律体系
2.2.3 核动力厂许可证制度
2.2.4 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
2.3 中国核电发展计划
2.3.1 国家发展规划
2.3.2 历届政府工作
2.3.3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2.3.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章 发展内陆核电所面临的特殊挑战
3.1 水资源承载能力挑战
3.2 环境风险挑战
3.2.1 液态流出物排放
3.2.2 气载流出物排放
3.2.3 其他废物排放
3.2.4 温排水效应
3.2.5 排放的季节性问题
3.3 公众接受度挑战
3.4 核应急计划制定挑战
第四章 国内外核设施核应急计划区的确定标准
4.1 核应急简介
4.2 国际核应急计划区划分标准
4.2.1 定义
4.2.2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应急计划区的划分
4.2.3 美国核应急计划区划分标准
4.2.4 法国核应急计划区划分标准
4.2.5 日本核应急计划区划分标准
4.2.6 俄罗斯核应急计划区划分标准
4.3 中国核应急计划区划分标准
4.3.1 中国核应急计划区划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3.2 中国核应急计划区划分原则
4.3.3 确定应急计划区的一般方法与安全准则
4.3.4 应急计划区的区域范围与实际边界的确定
4.3.5 中国在运核电机组应急计划区划分
第五章 小型反应堆核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特点与优势
5.1 小型反应堆研发进展
5.2 小型反应堆的特点和优势
5.3 小型反应堆核应急计划区划分
5.4 中国小型反应堆核应急计划区划分现状
5.4.1 石岛湾HTR-PM示范工程项目应急计划区划分
5.4.2 昌江小型堆示范工程项目应急计划区划分
5.5 小型堆应急计划区划分的困难
第六章 高温气冷堆核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特点和优势
6.1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简介
6.1.1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技术发展历程
6.1.2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主要技术优势
6.2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应急的特点
6.2.1 HTR-PM的事故类型
6.2.2 HTR-PM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6.2.3 HTR-PM的核应急特点与优势
第七章 内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应急计划区划分探讨
7.1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场外应急国内外研究概况
7.2 内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优势
7.3 内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应急计划区划分
7.3.1 应考虑的事故
7.3.2 确定应急计划区的安全准则
7.3.3 应急计划区测算方法
7.3.4 应急计划区的确定
7.4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场外应急要求优化建议
第八章 中国核应急主要成就及发展展望
8.1 核应急工作主要成就
8.2 未来核应急工作展望
缩略语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