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希腊文einai的语义之辩
第一节 希腊文einai的翻译问题
第二节 einai这个多义词的语义结构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是者怎是”
第四节 是者的意义以及是、有、存在的层次关系
第五节 笛卡尔的怀疑与“柏拉图的胡须”
第二章 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
第一节 是者及是者的性质
第二节 “作为思维和作为是者是一回事”
第三节 “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人的贡献
第三章 康德“先验感性论”的一个推论
第一节 康德的时空观和牛顿的时空观的显著差异
第二节 一个物的形式和质料
第三节 时间空间作为一切现象的基质意味着什么?
第四章 初始条件和推演方法
第一节 哲学的开端问题
第二节 语言的初始用语
第三节 思维的初始原则
第四节 时间空间及其样态
第五节 推演的方法
第五章 时间相继性和时间不可逆定律
第一节 时间不可逆性的意义及时间不可逆定律
第二节 物的规定性的组合性差异和生长性差异
第六章 由时间相继性推出实体、偶然性等范畴
第一节 实体等范畴
第二节 实体的同一性等问题
第三节 可能性、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四节 运动的概念
第七章 力与变化的意义、等价性定律及其推论
第一节 力和变化的意义和“力与变化等价性定律”
第二节 力与变化等价性定律的推论
第三节 力与变化等价定律及其推论对时间的性质的阐明
第四节 力与变化等价定律及其推论对物理定律的阐明及推演
第八章 时间并存性的意义及相关范畴
第一节 康德对时间的并存性的解释
第二节 时间并存性定律
第三节 协同性范畴
第九章 从时间并存性推出的范畴、概念和推论
第一节 生长性和协同性的关系
第二节 关系的范畴和状态、条件的概念
第三节 观测或测量的意义
第十章 因果性范畴及其阐明
第一节 事情、事件和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原因与结果的对象
第三节 因果性范畴的阐明
第十一章 自因、自由、条件和合目的性的意义
第一节 自因或事情开始于时间相继性的可能性
第二节 自由的概念及自由与因果性并行不悖的可能性
第三节 因果性与条件的关系
第四节 条件序列与合目的性
第十二章 时间持存性的意义和推论
第一节 持存性的意义
第二节 虚空的性质
第三节 时间空间从“未完成”到“完成”是如何可能的?
第四节 最小的物和最少的规定性
第十三章 现代哲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反因果律”问题
第一节 现代哲学的反因果性的问题
第二节 现代物理学的反因果律的问题
(下册)
第十四章 量的范畴及其阐明
第一节 量的范畴的推演
第二节 量的阐明
第十五章 算术是如何可能的
第一节 弗雷格的数概念
第二节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本质
第三节 数是什么?数学(算术)是什么?
第十六章 质的范畴及其阐明
第一节 实在性
第二节 观念性
第三节 限制性
第四节 现象(物、事)与思维(表象、性质)在质料上的构成
第五节 质的范畴的阐明
第十七章 思维表象的构造和思维世界的独立性
第一节 实体、事情、事件的表象
第二节 概念的表象
第三节 符号、专名的表象以及表象构造的灵活性等问题
第四节 思维的世界是独立于实在性的观念性的世界
第十八章 语言与对象的同构性、认识的可能性等问题
第一节 世界的构成
第二节 主谓式语句和关系式语句与外部对象的同构性
第三节 句子的意义是是者(表象或性质)的规定性
第四节 摹状词理论和“20世纪三大语义学难题”
第十九章 思维的机制、知识的来源和指称理论的新思路
第一节 思维的机制和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语言的指称问题
第三节 “新时空观体系”的知识来源问题
第二十章 形而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是如何可能的
第一节 什么是人类理性的“自然的倾向”?
第二节 语义的主观综合和语词的对象化
第三节 分析的或类推的推理方法
第四节 自圆其说的理论并不必然具有客观实在性
第二十一章 几何学是如何可能的?
第一节 现代物理学关于空间性质的经验事实
第二节 康德关于空间的质的规定性的主张
第三节 新的时空观中的几何学概念
第四节 几何学公理体系的阐明
第二十二章 贝克莱的质疑、经验论的悖谬和“外物存在”的证明
第一节 关于外部世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经验论的悖谬
第三节 关于“外物存在”的证明
第二十三章 对休谟问题的化解
第一节 休谟问题及其症结
第二节 休谟问题不是归纳问题
第三节 新的时空观对休谟问题的化解
第二十四章 连续性的原理
第一节 康德对连续性的论述及现代物理学对连续性的否定
第二节 时间空间的连续性及认识连续性的可能性
第三节 连续性的数学描述和连续序列的定义
第四节 能量、变化、运动和微观世界的连续性问题
第二十五章 对芝诺悖论的化解
第一节 芝诺的四个运动悖论
第二节 新的时空观的解决方案
第二十六章 逻辑的问题
第一节 逻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实质蕴涵的依据问题
第二十七章 “是真的”的意义和二值逻辑的基础性
第一节 何谓真?何谓假?
第二节 真与假的主从关系
第三节 三值逻辑的问题
第二十八章 实质蕴涵等逻辑规则是如何可能的
第一节 实质蕴涵
第二节 并且、或者的意义和真值依据
第三节 并非(不)的意义和真值依据
第四节 同一律、矛盾律等逻辑规则
第二十九章 分析和综合的症结以及先天综合的可能性
第一节 弗雷格对康德的批评
第二节 蒯因对“两个教条”的批判
第三节 先天综合判断之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四节 “新时空观体系”中的先验、经验和真理的概念
第五节 数学是在先天综合中不断扩展的知识体系
第三十章 对二律背反的化解
第一节 先验理念的第一个冲突
第二节 先验理念的第二个冲突
第三节 先验理念的第三个冲突
第四节 先验理念的第四个冲突
第五节 化解二律背反的意义
第三十一章 理性的概念、信仰的起源以及思维和意识的区分
第一节 理性的概念
第二节 思维和意识的区分
第三节 信仰的起源
结语 “新时空观体系”如何为自然科学奠基
附录:新范畴表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