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张庆熊教授序——“论友谊”
自序
导言
第一章 《<尼各马可伦理学>评注》中的“友谊”:从亚里士多德到阿奎那
第一节 《<尼各马可伦理学>评注》的性质
第二节 友谊和公正
第三节 哲学的友谊观
第四节 从自爱到爱人如己:论“朋友是另一个自我”的观念
第五节 友谊对于道德实践的意义:与幸福的关系
第二章 自然神学视野下的“爱”的理论:友谊的人性基础
第一节 阿奎那的人学:对善的爱
第二节 意志的结构:友谊之爱与欲望之爱
第三节 对他人的友谊之爱
第四节 对天主的友谊之爱
第五节 爱的力量:结合、彼此容纳和出神
第三章 基于恩宠的人神友谊“爱德”
第一节 爱德:基于恩宠的神学路径
第二节 “爱德”与“友谊”携手的漫长历程
第三节 爱德成为友谊的条件
第四节 应该以爱德爱哪些存在?
第五节 爱德的次序
第六节 革命性突破——第二人称关系
第四章 德与福:道德生活的拱顶
第一节 爱德与自然之爱:两大路径的交汇
第二节 作为德性之母的“爱德”
第三节 爱德与幸福的实现
第五章 托马斯主义的友谊模式
第一节 爱德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第二节 全新的友谊:以爱德为根基的友谊模式
第三节 对亚里士多德友谊模式的扬弃
第四节 友谊的“正当性”:当代学界的争论
第六章 回归本真的交往方式——阿奎那的贡献及启发
第一节 爱德交往方式及其对现代道德哲学的贡献
第二节 走出“自我”的牢笼——对现代人交往问题的贡献
第三节 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交往方式及其基础
第四节 本真的交往方式——现代社会交往模式的构想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拉丁文、英文、中文对照表
附录:阿奎那伦理学的非亚里士多德主义特质——阿奎那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