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酪我做主——勇敢追求自己的利益
奶酪被抢了,还能强装淡定?
忍气吞声,心中有苦说不尽
不敢争利,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心里有底气,才能无往不“利”
邀功好意思,你的付出才会被重视
拒绝己所不愿——学会将“不”字说出口
一个“不”字而已,出口何难
拒绝当老好人,你不是救世主
助人有度,原则问题果断拒绝
理由恰当,别人未必不能接受
巧借他人之力——善成自己之事
借他人之梯登高,以他山之石攻玉
掌握求人心理,让对方“乖乖就范”
求人帮助的前提是以诚触情
掌握求人窍门,更易获得他人襄助
求人遇冷,平和面对
好意思与人交往——让社交变得有意思
说不好场面话,社交场寸步难行
多说赞美的话,更好地勾动他人心
别因不好意思,而讳言己之不足
妄自菲薄,如何好意思与人交往
奶酪被抢了,还能强装淡定?
现实的骨感可容不得半点儿“善有善报”的幻想,你的忍让更多时候只会让某些人在蚕食你的正当利益时更加心安理得。
在这个务实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你若不好意思争取,那你应得的利益就会进入他人的荷包。当你面对利益,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的时候,你不妨想一想:我努力认真地工作为的是什么?说到底,无非是想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当你连自己的正当利益都羞于争取的时候,又何谈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又何谈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坦然与从容呢?
当然,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是说要锱铢必较,以及不择手段地去算计他人。这份“争”应该秉持如下原则:不求非分之利,但争应得之利。本该是你应得的利益,为什么不好意思争呢?不争应得之利的后果往往是非常可怕的。
其一,不争己利即意味着自己利益受损。譬如,羞于启齿去争取而导致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分的房子未分,你的生活质量谈何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对你个人的伤害,你的家人也连带着成了受害者。
其二,不争己利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累积。想必没有一个人会在自己利益受损时还能满不在乎,当愤怒、不甘等负面情绪日益侵蚀你的内心时,你所遭受的伤害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利益损失,而是身心的痛苦,这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家庭,乃至人生。
若你不去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是因为拉不下脸面、羞于如此,那是大可不必的。只要你争取的利益是合乎法律、合乎道德、合情合理的,谁又有资格说一个“不”字?恰恰相反,你在自己应得的利益面前不作为,只会助长别人蚕食你正当利益的嚣张气焰。
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一家书局,在给作者算稿费时,总是有意地将标点符号与段落空格排除在计算字数之外,目的是尽可能地节省支出。很多作者因此有怨言,但是为了保住饭碗都强忍着不说。
幸运的是,这家书局的固定投稿者之一就有鲁迅先生,而鲁迅先生的眼里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于是,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
有一回,鲁迅先生故意给他们寄去了一份既未注明标点,亦未划分段落的稿子。书局收到稿子后,不得不给鲁迅先生写信道:“请先生划分一下段落与注明一下标点。”鲁迅先生回信中说道:“既然空格与标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应该也算在字数里面。”书局最后不得不妥协,只好将空格与标点也计作字数。
有些人,你让一步,他也会投桃报李地做出让步;而另外有些人呢,你越是让步,他就越是步步紧逼,直到将你逼到退无可退的境地。现实中,第二类人绝对不在少数。即是说,你的不好意思往往会引来他人的肆无忌惮。可以说,自我利益受损的罪魁祸首实则就是我们自己,更准确地说,就是我们内心深处自以为待人以善的不好意思。
故而,要想使自己在捍卫自身正当利益时变得坦然与勇敢起来,就需要打破如下两个旧有观念的禁锢。
1.摒弃吃亏是福的旧观念
有些人在自己利益受损之后,总是喜欢拿“吃亏是福”那一套说辞来自我安慰。但这种听似颇有哲理的心灵鸡汤是否真能抚慰你那受伤的心灵呢?这就需要大家扪心自问了。当然还真不能排除存在这种超凡脱俗、心胸豁达、看破红尘的“高人”。但是平凡的你用“吃亏是福”这套说辞恐怕是难以麻痹自己的。当你看不到吃亏所带来的福报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我为什么会吃这种亏?该如何将吃的这种亏找补回来?以后又该如何避免吃这样的亏?
前不久,范西用一张唐伯虎的名画与朋友换了一张苏东坡的诗帖。范西对苏东坡的书法可一向是情有独钟的。
有一天,范西的几个朋友前来拜访。范西想到这些人都对古玩字画有一定的研究,于是便将那把那张诗帖拿出来给大伙儿欣赏。这一瞧,就瞧出毛病来了,范西的一位朋友说道:“与您换东西的这个朋友可有点儿不厚道啊,您算是被他坑惨了!”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