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1.1 渗透技术
1.1.1 透水铺装
1.1.2 植草沟
1.1.3 河岸植被绿化带
1.1.4 地下渗渠
1.1.5 绿化公园
1.2 滞蓄技术
1.2.1 生物滞留带
1.2.2 下凹式绿地
1.2.3 雨水花园
1.2.4 雨水罐
1.2.5 调蓄池
1.3 面源截污技术
1.3.1 壁挂式雨水净化技术
1.3.2 植被缓冲带
1.3.3 初期雨水弃流技术
1.3.4 合流制管网溢流雨水拦截分流控制技术
1.3.5 降雨原位自动膜滤系统
1.4 生态处理技术
1.4.1 多介质土壤层系统
1.4.2 人工湿地
1.4.3 氧化塘
1.4.4 生态沟渠
参考文献
第2章 点源污染控制技术
2.1 低污染水深度处理技术
2.1.1 混凝沉淀
2.1.2 吸附
2.1.3 臭氧氧化
2.1.4 膜分离
2.1.5 曝气生物滤池
2.1.6 生物活性炭
2.1.7 生物膜反应器
2.1.8 稳定塘
2.1.9 人工湿地
2.2 分散式点源污染处理技术
2.2.1 膜生物反应器
2.2.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2.2.3 一体化A2O工艺
2.2.4 生物滤池
2.2.5 地下渗滤
2.2.6 人工湿地
2.2.7 氧化沟
2.2.8 稳定塘
2.2.9 ABFT工艺
2.3 截污纳管技术
2.3.1 岸边埋管收集
2.3.2 沿河挂管/架管收集
2.3.3 河道内埋管收集
2.3.4 排污箱涵收集转运
参考文献
第3章 内源污染控制技术
3.1 清淤疏浚技术
3.1.1 机械清淤技术
3.1.2 化学清淤技术
3.1.3 生物清淤技术
3.1.4 水力冲淤技术
3.1.5 真空清淤技术
3.1.6 复合清淤技术
3.2 底泥修复技术
3.2.1 底泥覆盖技术
3.2.2 化学修复技术
3.2.3 生物酶底泥修复技术
3.2.4 微生物底泥修复技术
3.2.5 促生技术
3.2.6 植被恢复技术
3.2.7 底泥原位洗脱技术
3.3 固化稳定化技术
3.3.1 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
3.3.2 异位固化稳定化技术
3.3.3 原位-异位固定化组合技术
3.4 河道垃圾清除技术
3.4.1 河岸堆放垃圾日产日清
3.4.2 清漂平台
3.4.3 河道水面打捞清理
参考文献
第4章 水体净化技术
4.1 人工曝气技术
4.1.1 水跌曝气技术
4.1.2 微纳米曝气技术
4.1.3 鼓风机-微孔曝气技术
4.1.4 纯氧-微孔布气曝气系统
4.1.5 纯氧-混流增氧系统
4.1.6 水下射流曝气技术
4.1.7 叶轮吸气推流式曝气技术
4.1.8 太阳能循环复氧技术
4.2 原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2.1 菌剂投加技术
4.2.2 生物促生剂投加技术
4.2.3 人工水草技术
4.2.4 原位悬浮填料技术
4.2.5 生态浮床技术
4.2.6 人工湿地
4.3 河道旁路处理技术
4.3.1 过滤沉淀技术
4.3.2 混凝沉淀技术
4.3.3 磁絮凝分离技术
4.3.4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4.3.5 生物滤池
4.3.6 稳定塘
4.3.7 土地渗滤
4.3.8 人工湿地
4.4 除藻技术
4.4.1 化学药剂氧化除藻
4.4.2 化学絮凝除藻
4.4.3 藻水分离技术
4.4.4 人工(机械)清捞
4.4.5 遮光抑藻技术
4.4.6 水生动物调控技术
4.4.7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4.4.8 微生物调控技术
4.5 污染物稀释技术
4.5.1 引清调水技术
4.5.2 水系连通技术
4.5.3 活水循环技术
4.5.4 再生水补水技术
参考文献
第5章 水体自净技术
5.1 河道平面改造技术
5.1.1 营造蜿蜒河道形态
5.1.2 控制裁弯取直
5.1.3 河道比降调整
5.2 河道断面改造技术
5.2.1 矩形断面改造
5.2.2 梯形断面改造
5.2.3 复式断面改造
5.3 河底微地形改造技术
5.3.1 深潭-浅滩设计
5.3.2 小型构筑物建设
5.4 硬质护岸改造技术
5.4.1 客土植生法
5.4.2 纤维化法
5.4.3 透水砖
5.4.4 绿植挡墙技术
5.4.5 生态护岸技术
5.5 水生植物构建技术
5.5.1 挺水植物
5.5.2 浮叶植物
5.5.3 漂浮植物
5.5.4 沉水植物
5.6 水生动物构建技术
5.6.1 经典生物操纵技术
5.6.2 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
5.7 源头区保护与涵养技术
5.7.1 构建防护林
5.7.2 拦沙坝/谷坊构建
5.8 地下调蓄技术
5.8.1 蓄水/调节池
5.8.2 地下水补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