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比例模化的发展简史
1.2 反应堆热工水力中的比例模化
1.2.1 简介
1.2.2 模化失真
1.2.3 比例模化方法
1.2.4 基于比例模化方法设计的整体效应试验装置
参考文献
第2章 比例模化方法
2.1 线性法
2.2 修正线性法
2.3 功率-体积法
2.4 功率-质量法
2.5 H2TS方法
2.6 三层次方法
2.7 分数模化法
2.8 动态系统法
2.9 顺序平行相互补充模化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现象识别与排序表
3.1 现象识别与排序表简介
3.1.1 CSAU方法
3.1.2 PIRT的过程
3.2 AP600与AP1000的PIRT
3.2.1 小LOCA事故
3.2.2 大LOCA事故
3.2.3 非破口类事故
3.3 三环路压水堆SBLOCA事故的PIRT
3.4 其他压水堆SBLOCA的PIRT
3.4.1 SMART堆型
3.4.2 CPR1000堆型
3.5 热管反应堆的PIRT
3.6 QPIRT
参考文献
第4章 自然循环的比例模化
4.1 静止状态下自然循环的比例模化分析
4.1.1 自然循环模化分析概述
4.1.2 自然循环系统模化
4.1.3 基本方程简化
4.1.4 方程无量纲化
4.1.5 相似准则
4.1.6 模拟准则数以及输入参数
4.1.7 自然循环影响因素分析
4.1.8 准则数物理意义
4.1.9 讨论
4.1.10 讨论初始参数的确定
4.2 运动状态下自然循环的比例模化分析
4.2.1 刚体运动状态下压水堆热工水力系统的力学解析
4.2.2 加速度项引入动量方程及准则数
4.2.3 各种运动情况下准则数的变化
4.2.4 模拟参数的选择
4.2.5 模拟装置的设计
4.2.6 应用示例
参考文献
第5章 小破口失水事故的比例模化
5.1 AP1000
5.1.1 破口喷放阶段
5.1.2 自然循环阶段
5.1.3 ADS降压阶段
5.1.4 ADS-IRWST过渡阶段
5.1.5 IRWST注入阶段
5.1.6 地坑注入阶段
5.2 三环路核反应堆系统
5.2.1 事故过程分析
5.2.2 现象识别与排序
5.2.3 自上而下的模化
5.2.4 自下而上的模化
5.2.5 模化准则数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破口失水事故的比例模化
6.1 事故过程分析
6.1.1 喷放阶段
6.1.2 再灌水阶段
6.1.3 再淹没阶段
6.1.4 长期冷却阶段
6.2 系统分解
6.3 现象识别与排序
6.4 模化分析
6.4.1 自上而下的模化分析
6.4.2 自下而上的模化分析
6.4.3 模化准则数
参考文献
第7章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损事故的比例模化
7.1 事故过程分析
7.2 系统分解
7.3 现象识别与排序
7.3.1 PIRT分析
7.3.2 PIRT总结
7.4 模化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分数模化法的应用
8.1 压力的模化
8.1.1 微分方程
8.1.2 无量纲准则数
8.2 水装量的模化
8.2.1 微分方程
8.2.2 氮气稳压器
8.2.3 层级顺序
8.2.4 壁面蓄热
8.2.5 时间缩比
8.3 包壳表面温度的模化
8.4 安注水旁流的模化
参考文献
第9章 典型物理现象的模化分析
9.1 压力容器的比例模化
9.1.1 现象分析
9.1.2 反应堆堆芯
9.1.3 下腔室
9.1.4 重要现象
9.1.5 失真
9.2 蒸汽发生器的比例模化
9.2.1 蒸汽发生器概述
9.2.2 模化分析
9.2.3 模化准则
参考文献
第10章 流体模化
10.1 基于经验关系的模化
10.1.1 早期研究概述
10.1.2 Ahmad失真补偿模型
10.2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模化
10.2.1 不同流体的CHF对应关系
10.2.2 CHF对应关系的验证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缩略语
附录二 主要符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