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卷 太平洋上
第一章 瓦基河谷
第二章 进入吉米河谷
第三章 制斧者
第四章 俾格米人与跳舞鸟
第五章 重返太平洋
第六章 彭蒂科斯特岛的跳塔者
第七章 货物崇拜
第八章 斐济外围诸岛
第九章 汤加王国
第二卷 储物之岛
第十章 储物之岛
第十一章 冕狐猴与巨鸟
第十二章 火烈鸟、马岛猬与倭狐猴
第十三章 亡者之灵
第十四章 变色龙、鹭与狐猴
第十五章 狗头人
第十六章 森林中的居民
第十七章 大狐猴
第三卷 南回归线
第十八章 达尔文以东
第十九章 鹊雁与巨蜥
第二十章 洞穴岩画与水牛
第二十一章 阿纳姆地的艺术家
第二十二章 咆啸的大蛇
第二十三章 博罗卢拉的隐士
第二十四章 腹地
第一章 瓦基河谷
完成世界第一次环球航行之后,“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6日抵达西班牙。在它带来的珍异之物中,有五张鸟皮。这些鸟的羽毛——尤其是那些从身体两侧伸出、薄如轻纱的饰羽——有着无与伦比的华美光彩,异于世人所曾见。其中两张皮是摩鹿加群岛中的巴占岛国王交给远征队司令麦哲伦的,作为赠予西班牙国王的礼物。远征队的记事官皮加费塔*记载了这件礼物,并留下了这样的描述:“这些鸟大小如鸫,有着小脑袋和长喙,腿像笔一样纤细,长约一柞。它们没有翅膀,却长着如同饰羽般的多彩长羽。它们的尾部与鸫相似。只有在起风时,它们才会飞翔。他们告诉我们这些鸟来自地上天堂,并称它们为bolon dinata,意思是‘神鸟’。”
由此,这些美丽的动物便被称为“极乐鸟”,也成为有据可查的第一批来到欧洲的标本。皮加费塔关于它们的记录并不怎么令人惊异。毫无疑问,土著剥皮匠为了突出饰羽的华美,切掉了这些鸟儿的翅膀。然而,它们令人屏息的美丽、极度的罕见,以及它们与“地上天堂”的联系,让这些鸟儿笼上了一层神秘与魔幻的光环。很快,种种关于它们的故事就出现了,神奇程度堪比它们的美丽。七十年后,约翰内斯·惠更·范·林斯霍腾*在描述自己的摩鹿加群岛之旅时这样写道:“只有在这些海岛上,才能找到被葡萄牙人称为passeros de sol(意思是‘太阳鸟’)的鸟类;意大利人称它们为Manu codiatas;说拉丁语的人称它们为Paradiseas;我们则称它们为极乐鸟,因为它们的羽毛之华美胜过其他一切鸟类。没有人见过活着的极乐鸟,但它们死后会落在岛上:正如传说中那样,它们总是向着太阳飞翔,总是待在空中,从不落地,因为它们既没有脚,也没有翅膀,只有头和躯干,大多数还有一条尾巴。”
林斯霍腾关于极乐鸟没有腿的记述很好解释,因为直到今天,当地人仍然会沿袭传统,切掉它们的腿,以简化剥皮的工作。至于皮加费塔曾经提到极乐鸟有腿的事,要么是被林斯霍腾故意忘掉了,要么是后世某些作者急于维护关于这些鸟儿的故事的浪漫性,刻意将之否定。然而,在一位心思缜密的博物学家眼里,林斯霍腾对极乐鸟的生存方式的描述带来了一大堆问题。如果这些鸟总是在飞翔,它们如何筑巢,如何孵蛋,又以何物为食?人们很快编出了各种答案,每一个都和理性风马牛不相及,正与它们想要理性化的那些想象一样。
一位作者描述道:“雄鸟的背部有一个凹坑,用来放置雌鸟所产的蛋,而雌鸟的腹部也有凹陷。有了这两处凹坑,雌鸟可以坐在蛋上将之孵化。”另一位作者先是解释说这些永远飞翔不落的鸟仅以露水和空气为食,接着又补充说它们并没有肠胃,因为肠胃对如此特异的进食者毫无用处,填满它们腹腔的是脂肪。第三位作者想要让这些鸟没有脚的说法变得更加可信,同时又留意到某些品种的饰羽中还有一对对卷曲的飞羽,便这样写道:“它们并不在地上栖息,而是靠身上的一束束羽毛把自己挂在树枝上,像飞蝇或是缥缈的精灵。”
即便在第一批鸟皮来到欧洲两百年之后,这种鸟的故乡“地上天堂”仍不为人所知。直到18世纪,人们才发现它们生活在新几内亚及其周边海岛上。欧洲的博物学家第一次在其自然栖息地看到了活生生的极乐鸟,曾经围绕它们的大多数神话随之破灭。不过,从皮加费塔时代开始就笼罩着极乐鸟的那种浪漫氛围从未被人们完全遗忘。当伟大的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为最可能被皮加费塔描述过的那种鸟赋予学名时,他将它们称为Paradisea apoda(大极乐鸟),意思是“无腿极乐鸟”。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