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 1 从模式到思路
我们为何重新讨论买手店
买手店不完全名录
UNITED ARROWS:买手需要看到未来
Klin d’oeil:从市集生长出的社区店
森冈书店:何不做减法
Sectio 2 中国的新浪潮
中国买手店生态报告:风起、潮落与新趋势
“示場”THE MARKETPLACE:让一切自然发生
我们身边的那些“小店”
静悄悄的直播间,一扇新的橱窗
Sectio 3 开店启示录
想开一家买手店A to Z
买手与买手店FAQs
精神情绪版
买手不生产物品,买手只是风格的传递者。
对很多人来说,买手这个概念的迷人之处,在于将自己的风格取向通过对物品的挑选、组合传递出去。这里,我更愿意用“传递”而非“传播”。
相对而言,传播是单向的,暗含着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而传递是双向的,更多带着平视的感觉。但有一点微妙的是,即便是传递,也需要一方作为上游先行发起,直至遇到愿意为之买单的人,才算完成一次真正的传递过程。买手作为商业链条的上游,看似主动实则被动,他们挑选了商品,也等待着被消费者再次挑选。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除了对风格的直觉,还需要专业度和一些信念感。
这就涉及传播和传递的另一个区别,传播通常以效率优先,相对会看短期回报,而传递更多追求效果,相对更关注长期影响。尤其对于风格这种抽象的概念来说,传递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地抒发、引领,甚至是培养。培养不是1∶1复制,是开启某种心智,待其分化、融合、生长。所以传递如同照顾一颗种子,需要兼顾未来。
就像我第一次步入连卡佛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家不同于传统商场的买手店,因为当时的我尚未开启追求衣着风格的心智,没有打开这类信息的接收器。反而是作为建筑师的时候,在Pinterest上浏览到一个和我日常生活相关的视觉专辑,可以同理那份风格并心生向往,也愿意将这份风格传递给更多人。当然,这轮传递是形不同而神似的,会融合进经过内化的、独属于我自己的风格。
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有在用心关注的地方,就有风格生长的空间,就有传递的契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者,成为自己思想与生活的买手,也成为彼此的买手。
主编
Editor-in-Chief
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