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部分 黄埔军校的创建
第一章 背景、酝酿与准备
第一节 军校创立的背景
第二节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联
第三节 国民党改组“试验”与军校创设案的议决
第二章 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建
第一节 国民党一大与军校筹委会的成立
第二节 黄埔军校的筹建
第三节 蒋介石辞职事件
第四节 开学典礼
第三章 组织与人事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前三期教职员
第三节 师资来源
第四节 教官团队的特点
第四章 黄埔军校学生
第一节 前三期学生
第二节 生源、学历、阅历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到黄埔去”
第五章 共产党员与党的组织
第一节 教职员中的共产党员
第二节 前三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
第三节 党的组织
第四节 作用与影响
第六章 黄埔军校的教育
第一节 学科与术科
第二节 黄埔军校军事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章 治校、治军举措
第一节 “精神训话”
第二节 “连坐法”的颁布
第三节 效法曾、胡、左
第四节 “以俄为师”
第二部分 黄埔建军
第八章 以黄埔官生为骨干建军
第一节 黄埔军校校属部队的产生
第二节 党代表、政治部和党部
第三节 军队政治工作
第四节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建立
第九章 黄埔军校与广东战争
第一节 平定商团之乱
第二节 首次东征
第三节 回师广州
第四节 第二次东征
第五节 黄埔势力之崛起
第十章 孙中山、廖仲恺之死对国民党和黄埔军校的影响
第一节 孙中山逝世与国民党的分化
第二节 廖仲恺被戕
第三节 “廖案”后的汪蒋秉政
第四节 孙、廖之死对黄埔军校的影响
第十一章 黄埔两“会”之争
第一节 左、右两翼的分化
第二节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第三节 孙文主义学会
第四节 风波迭起,“调”而不和
第三部分 黄埔军校的改组
第十二章 陆军军官学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第一节 国民党二大与军校改组
第二节 第四期教官与学生
第三节 “政治科”之创设
第四节 军事教学与训练
第十三章 军校政治环境的变化
第一节 蒋介石政治态度之变
第二节 黄埔两“会”态势之变
第三节 汪、蒋关系之变
第十四章 中山舰事件
第一节 二二六:蒋介石的试剑之举
第二节 三二○:重拳打在影子上
第三节 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的退让
第四节 蒋介石的将错就错
第十五章 蒋介石逼汪去职
第一节 虎门之谋:对汪上纲定性
第二节 四一六会议:排汪出局
第三节 鲍罗廷、蒋介石之“君子协定”
第四节 整理党务案
第四部分 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第十六章 北伐风云
第一节 北伐战争缘起
第二节 北伐军中的黄埔教官和学生
第三节 北伐进程之“军”“党”关系
第十七章 北伐“迎汪”运动
第一节 汪的复职试探及反响
第二节 广州联席会议与“迎汪”复职
第三节 迁都之争与“迎汪”抑蒋
第四节 “党权”与“军权”再较量
第十八章 黄埔军校在北伐期间的扩展
第一节 中共黄埔党团的活动
第二节 第五、六期教官与学生
第三节 教学与教研活动
第四节 武汉军校的开办
第五部分 黄埔军校在广州的终结
第十九章 国共合作破裂与黄埔军校的质变
第一节 风云骤变的1927年春天
第二节 黄埔军校“清党”——血雨腥风的日子
第三节 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的终结
第二十章 黄埔军校后话
第一节 黄埔军校的变迁
第二节 黄埔军人的走向
第三节 缀语
史事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