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让黄河成为你的知己
第一章 寻寻觅觅溯河源
第一节 神秘的黄河源
1.多元化的河源论
2.玛曲与约古宗列
3.卡日曲与那扎陇查河
4.黄河源碑
5.约古宗列盆地
6.黄河源头小学的变迁
第二节 高原明珠姊妹湖
1.星宿海是神仙住
2.格萨尔王的马蹄声
3.扎陵湖与鄂陵湖的错位
4.乌黑闪亮牛头碑
5.黄河源头第一县
第三节 巴颜喀拉山
1.江河分水岭
2.高原之舟——牦牛
3.悠悠长长唐蕃古道
4.仙女湖与妖女湖
第二章 华丽转身恋高原
第一节 阿尼玛卿山
1.曾被视作世界最高峰
2.藏传佛教的神山
3.黄河的水塔
第二节 唐克湾的弦歌
1.黄河第一湾
2.黑白
3.美丽的甘南草原
第三节 青海的青海湖
1.农牧分界线——日月山
2.倒淌河
3.青海湖
第四节 天下黄河贵德清
1.清清浊浊唐乃亥
2.龙羊峡谷
3.贵德
4.坎布拉
第三章 唯富一套观冰凌
第一节 黑山峡的赞歌
1.干帆万桅看石林
2.水车浇来幸福田
3.羊皮筏子
4.沙坡头
第二节 富庶的银川平原
1.堤防与道路并肩
2.古渠今用
3.河套文明的遗迹
第三节 贺兰山下
1.神秘王陵
2.似是而非的“汉字”
3.党项族失踪之谜
第四节 冰凌奇观与黄河遗珠
1.春天的脚步——开河
2.疣鼻天鹅的天堂——乌梁素海
第五节 鄂尔多斯高原之风
1.砒砂岩的罪与罚
2.成吉思汗陵之谜
3.敖包山下
4.那达慕盛会
第四章 晋陕峡谷听涛声
第一节 话说无定河
1.无定河边
2.偏关战火忆烟云
3.老牛湾
4.数风流人物
第二节 厚重黄土地
1.碛口古镇
2.绝壁古刹香炉寺
3.黄河浮雕
4.秋风楼
5.壶口瀑布
第三节 鲤鱼跳龙门
1.禹门口的传说
2.吕梁山
3.司马迁祠
第四节 三十年河东
1.大槐树下
2.尧庙
3.黄河古渡与铁牛
4.夜听西厢
第五章 前世今生三门峡
第一节 崤函古道今昔
1.长安与洛阳之间
2.崤函古道三关险
3.人门、神门、鬼门
4.一座大坝一座城
5.永乐宫
第二节 泾渭分明渑轻尘
1.灞上风云
2.华山论剑
3.老腔醇酿
4.渭与河的恩怨J
第六章 河洛回环蕴初祖
第一节 中华文化之根
1.伏羲画卦河洛处
2.河图洛书圣人则之
3.济水之源
4.嘉应观
第二节 扇形顶角
1.花园口
2.大伾山下寻故道
3.洹水之滨甲骨文
第七章 地上悬河向东流
第一节 观瀑盛宴
1.人人称道小浪底
2.九龙腾飞
第二节 汴梁之变
1.开封城“城摞城”
2.陈桥兵变
3.朱仙镇的年画
第三节 成也黄河
1.黄河在这里拐弯——东坝头
2.梁山泊哪里寻
3.决眦而望——五岳之首
4.一城山色半城湖
第八章 入海之处新生地
第一节 生长国土的地方
1.新中国最年轻的土地
2.新兴石油城
第二节 古齐文化
1.姜太公祠
2.蒲松龄故居
3.吕剧发源地和孙武故里
第三节 绚烂入海
1.河口湿地
2.回归大海
后记
第一节 神秘的黄河源
人类对“源”,有着潜意识般的追索和探究。探寻到“源”,如宇宙起源、人种起源、文化起源及至家族起源,等等,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家园就有了依托。
在我国,对黄河源的探寻,最早的文字记载大约可以追溯至《山海经》一书,其载有“昆仑之丘……河水生焉”。此后,除民间外,汉、唐、宋、元、明、清各朝,朝廷均派员对黄河源进行勘察,以期确定黄河源之所。
但是,由于黄河源居于青藏高原腹地,其上游地势复杂、支流众多,加之黄河源理论多元化等因素,黄河之源的确定也常常伴随着争议。
1.多元化的河源论
中国古代有“河源唯远”说、“河源唯长”说、“河源唯干”说等,并且这些“说”,均有河流来证明其合理性。在遥感卫星拍照作为测绘技术出现之前,寻找高寒多支的河流之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人们只能靠双足踏勘和基本的测量工具,在众多帚状河流中去寻找和确定。而这些源头分支,有的甚至相距甚远,譬如长江的东源当曲与西源沱沱河,其直线距离竟有350千米之遥。
因为这些理论都自成一说,使得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正源有了较大争议,历史上有玛曲、约古宗列曲、卡日曲、那扎陇查河等几种说法。
2.玛曲与约古宗列
玛曲曲果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麻多乡正西方约古宗列盆地内。
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即指黄河。曲果,藏语,意为小河源头。玛曲曲果,即黄河源头。
玛曲曲果的具体坐标是北纬35°01’35”,东经95°59’25”,海拔高程为4640米。源头处为一箕形缓坡丘陵,当地藏族居民称之为“玛曲曲果日”(意为小山),在小山的东坡坡脚附近有一处满月形泉眼,两面缓坡与泉眼形成双手捧月之势。
这就是黄河源头第一泉。
此泉大小若脸盆、深浅约竖掌,其水清冽、平静,夏不狂溢、冬不干涸,映着蓝天白云,源源不断涌出甘露。泉眼下游为草甸沼泽地,众多小泉汇流成溪,向北偏西流淌,在1000米左右处与其左边西南隅另一股水流汇合,形成宽约0.7米、深约0.2米、Y字形的溪流,即玛曲。
自黄河第一泉涌水,玛曲先向北,再向东,在约古宗列盆地回环曲折,形成沼泽草滩和水泊地,其大大小小的草甸水潭,呈绿色扇形分布,俨然孔雀开屏。行过此地,玛曲与偏南而来的青鸟龙洼和其他小溪汇合,初具小河规模,然后由东北角的茫尕峡谷冲出盆地继续东行,经星宿海,其间接纳北支扎曲,过玛涌滩,再下行,于扎陵湖上约20千米处汇合卡日曲,称黄河,下行,入扎陵湖。
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的理由有二:
其一,尊重当地民族认识。历史上,从甘南上溯到青海的这段黄河,藏族同胞统称为玛曲。在甘南地区的黄河边上有一县治即玛曲县。与此相对应的是“多”这个词,在藏语中,“多”指河流上游。在青藏高原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众多支流旁边,以“多”命名的地方非常普遍。玛多、称多、治多、杂多,等等,说明藏族同胞以河的上下游来指认地标是一种普遍现象。据此可知,在古代,当其他民族的冒险家们正在努力寻找黄河源头时,在藏族人民心目中,黄河的源头已是确认的。玛曲、玛多、玛曲曲果,清晰地划定了黄河源地区的河段、上游地区以及源头。
其二,河流主干说。这一理论认为,寻找河源,应以其干流寻源为要,正如人之头为干,其上肢再长,亦不能算最高点。而现代水文学中,认定河流干流应以河网结构性法则为依据。第一,两河或多河在汇合处,支流的河床坡降大于干流;第二,两河或多河交汇,如无特殊的地质情况,与交汇点河段流路夹角较大的河流为支流,夹角较小、顺直的河流为干流。
根据以上理论,玛曲当属干流。在黄河上游众多帚状支流中,玛曲顺直、坡降夹角小,且位居中支。经1952年起的数次查勘后,黄河水利委员会综合多种因素、多方意见,于1985年上报当时水电部批准,确认玛曲为黄河之正源。
关于约古宗列曲,虽然地图上有标记,但是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寻访,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众所周知,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的盆地所在,如果再标为河名,似乎不通。2008年,我们进行河源考察时,当地一牧民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此段小河称作青鸟龙洼。
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