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埃及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时空交叉点上的古埃及文明
第二节 埃及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 古埃及人的地理环境与宇宙观
第一节 水的原始颂歌
第二节 “红土地”的宝藏
第三节 治水与专制
第四节 古埃及人的宇宙观:神圣时空的建构
第三章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
第一节 前王朝时期
第二节 上下埃及统一问题与早期国家的起源
第三节 早王朝时期
第四节 埃及最早的文字:阿拜多斯U-j号墓的发现
第四章 金字塔时代
第一节 古王国时期的物质遗存与文献记载
第二节 金字塔与再分配制度
第三节 王权、秩序及其合法化
第四节 大地像陶轮一样翻转过来了:第一中间期
第五章 古典文化时代
第一节 中王国时期的物质遗存
第二节 重建秩序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文化
第四节 喜克索斯人与第二中间期
第六章 帝国时代
第一节 新王国时期的物质遗存与文献资料
第二节 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
第四节 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时代
第五节 古文明的余晖
第七章 解读“神的文字”
第一节 破解古埃及语
第二节 坟墓中的文学
第三节 仪式化的历史
第四节 神话世界的建构
第八章 古埃及的神庙文化
第一节 王权与神权
第二节 神庙仪式与节日庆典
第三节 神庙与秘传知识体系
第四节 神庙与奥塞里斯秘仪
第九章 古埃及的墓葬文化
第一节 灵魂观念与来世信仰
第二节 墓葬文献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应对死亡的实践:陵墓发展史
第四节 应对死亡的实践:木乃伊与葬仪
第五节 墓葬文化与自我表达
第十章 超越死亡:木乃伊肖像画解读
第一节 从木乃伊面具到肖像画
第二节 木乃伊的“展示”与“等候”
第三节 “显贵”的面孔
第四节 酒杯、玫瑰花环、桂冠:木乃伊肖像画的希腊-罗马元素?
第五节 伊西斯女神的追随者
第十一章 穿越时空之美:古埃及的造型艺术
第一节 古埃及艺术的独特性
第二节 古埃及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古埃及艺术的法则
第十二章 古埃及文明的交融与延续
第一节 埃及人与外族人
第二节 埃及与地中海世界的贸易和战争
第三节 希腊化世界和文化交融
第四节 罗马世界与罗马化
第五节 轴心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尾声 今日埃及学
附录一 古埃及年表
附录二 古埃及语单辅音符号表
参考书目
第一章 埃及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时空交叉点上的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公元前3100-公元前30年,空间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埃及。作为高度发达的早期文明,古埃及文明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早期的发展经历所赋予的。
作为最早的农业文明,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自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进入干旱期,人们开始移居到尼罗河流域,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埃及形成了与今天相似的干燥气候,几乎没有降雨。尼罗河每年泛滥,由此带来了丰沛的水源,并且从上游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沼泽地丰富的物产也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如鱼类、禽类、纸草等。东西两边的沙漠有丰富的金矿、石矿,同时也是天然的屏障,阻挡外族入侵。这些条件使得埃及的物质文明在很早的时候就发展到了顶峰。
如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也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性格。古埃及的经济、管理、政治、宗教生活都受到尼罗河周期的重要影响。人们集中生活在尼罗河泛滥平原,大规模集中的协作劳动成为必要之举。人们用盆地灌溉法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低凹的盆地储存泛滥的河水,播种后疏导出来浇灌农田。为应对尼罗河水位过高或者过低引起的饥荒,人们很早就通过尼罗河水位尺来观测水位,预测丰歉,并通过储备余粮度过荒年。这种农业模式催生了集权的政治体制。掌握尼罗河的资源及其相关知识的社会上层,就控制了经济、军事和管理的大动脉。
尼罗河泛滥在大部分时期是稳定的,但有时也会带来自然灾害。古埃及人很早就产生了“生命复新”这一观念,既是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大自然规律的认知,也包含着结束自然灾害、回归好年景的愿望。与尼罗河同步的生生息息,是古埃及制度和信仰体系特色形成的基础。
自约公元前3000年完成统一后,虽然间杂着短暂的分裂期,埃及的大一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征服之时。作为青铜时代地中海地区唯一的民族国家,它发展出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独特制度。
由于气候干燥,又有沙漠环绕,埃及是物质遗存最丰富的古代文明。全世界的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万件埃及文物,包括数以百万计的纸草文献,大量的雕像等艺术品,以及五千年中积累下来的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神圣动物到宠物的木乃伊。而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还有更多的遗存——上千座神庙、陵墓及其中的浮雕壁画,但这些物质遗存的分布以及文献的内容覆盖极不均衡。如保存下来的大多是石制的神庙和陵墓,泥砖建筑为主的城市和村落甚至都城、王宫大多没有保存下来。相对于南部,三角洲的遗址保存较差。相对于石灰岩建造的神庙,大部分孟菲斯(Memphis)及中部埃及的砂岩建造的神庙被罗马人当作采石场,他们把石块熔化后做混凝土。早期的研究者注重帝王将相的历史,考古发掘和研究集中在少数比较重要的遗址,如吉萨(Giza)、萨卡拉(Saqqara)、底比斯(Thebes)、阿拜多斯(Abydos)等地,对泛滥平原的古代聚落的发掘远远不够。特别是三角洲有几百个古代聚落层积的“丘”,都有待大规模的发掘。
不管是在地理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埃及都处于一个交叉点。古埃及人自认为处在宇宙的中心,其邻居却并不这么认为。希罗多德提到埃及处于亚洲、欧洲和利比亚的交界处。
在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观念中,地中海是中心,周边的文明地区的人们“像蚂蚁和青蛙环绕池塘一样围绕着地中海”繁衍生息(柏拉图)。在希腊化时期的地理学著作中,地中海是世界的中心,其外是边缘——西边是凯尔特人,北边是斯基泰人,东边是印度人,南边是利比亚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埃及是地中海世界的一部分。在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和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的《堕落之海》中,埃及也是地中海文明圈的一部分,只不过在他们重点讲述的那个时期的历史中,埃及在政治和文化上不是核心,而是边缘化的。”’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埃及也是处于交叉点上。从史前开始,埃及就是地中海贸易网络的重要环节。早在约公元前4000年,埃及与东地中海地区就建立了贝壳贸易网络,三角洲东部沿地中海到达叙利亚、迦南等地的贸易路线被称为“荷鲁斯之路”。西奈(Sinai)的铜、黎巴嫩的雪松、阿富汗的青金石等,都是埃及长期需要的交换品。
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开始,埃及进入帝国时期,成为近东大国之一,在战争与和平的走向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前1259年,埃及与赫梯(Hittite)签订了和平条约,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关系,直接影响到近东的国际局势。
托勒密王朝和罗马统治时期,埃及更是希腊化世界和罗马帝国的重要部分。经济上,亚历山大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港口,埃及是罗马帝国最大的粮食供应地。文化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古代文化最大的汇集整理中心。埃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核心地带。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