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界定
1.2.1 人文社会科学的界定
1.2.2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范畴
1.2.3 研究对象分类框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章节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4 本书特色
1.4.1 以重大问题和社会需求为指引
1.4.2 以高校人文社科发展为核心评价内容
1.4.3 强调人文社科成果导向
2 高校人文社科发展与评价
2.1 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
2.1.1 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2.1.2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界定与特征
2.1.3 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演变发展
2.1.4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2.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2.2.1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2.2.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
2.2.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发展阶段
2.2.4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2.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意义
2.3.1 塑造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
2.3.2 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3.3 改善教育和学术环境
2.3.4 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
3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的评价方法
3.1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的评价要素
3.1.2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3.1.3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4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2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的评价方法
3.2.1 多属性评价方法设计原则
3.2.2 权重赋值方法
3.2.3 中国人文社科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
3.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3.1 数据来源及采集
3.3.2 数据质量检查
3.3.3 数据预处理
4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总报告
4.1 全国人文社科科研项目发展报告
4.1.1 全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分析
4.1.2 全国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项目统计分析
4.1.3 全国高校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统计分析
4.1.4 全国高校项目当量统计分析
4.2 全国人文社科论文发展报告
4.2.1 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4.2.2 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论文贡献分析
4.3 人文社科奖励发展报告
4.3.1 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统计分析
4.3.2 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计分析
4.3.3 全国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奖统计分析
4.3.4 全国高校全国教材建设奖统计分析
5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分类报告
5.1 不同办学主体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报告
5.1.1 不同办学主体高校基金项目立项统计分析
5.1.2 不同办学主体高校论文分布
5.1.3 不同办学主体高校人文社科奖励分布
5.2 “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报告
5.2.1 “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基金项目立项分布
5.2.2 “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期刊发表分布
5.2.3 “双一流”高校与普通高校科研奖励获奖分布
5.3 公办大学人文社科发展报告
5.3.1 各类公办学科类型高校基金项目立项分布
5.3.2 各类公办高校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5.3.3 各类公办高校科研奖励获奖分布
6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地区报告
6.1 科研项目地区发展报告
6.1.1 全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区统计分析
6.1.2 全国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项目地区统计分析
6.1.3 全国高校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地区统计分析
6.2 学术论文地区发展报告
6.2.1 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国外学术论文地区统计分析
6.2.2 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国内学术论文地区统计分析
6.3 人文社科奖励发展报告
6.3.1 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地区统计分析
6.3.2 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地区统计分析
6.3.3 全国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奖地区统计分析
6.3.4 全国高校全国教材建设奖地区统计分析
7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7.1 中国高校总榜
7.2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地区分类分析
7.3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按高校所有制分类分析
7.4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按高校学科类型分类分析
8 中国公办高校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8.1 公办高校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8.1.1 公办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前100强高校分析
8.1.2 公办高校人文社科发展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8.2 不同地区公办高校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8.2.1 北京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 天津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3 河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4 辽宁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5 上海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6 江苏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7 浙江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8 福建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9 山东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0 广东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1 海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2 山西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3 吉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4 黑龙江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5 安徽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6 江西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7 河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8 湖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19 湖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0 内蒙古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1 广西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2 重庆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3 四川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4 贵州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5 云南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6 陕西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7 甘肃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8 青海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29 宁夏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30 新疆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2.31 西藏公办高校评价报告
8.3 不同学科类型公办高校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8.3.1 公办师范类高校评价报告
8.3.2 公办财经类高校评价报告
8.3.3 公办政法类高校评价报告
8.3.4 公办艺术类高校评价报告
8.3.5 公办语言类高校评价报告
8.3.6 公办民族类高校评价报告
8.3.7 公办体育类高校评价报告
8.3.8 公办综合类高校评价报告
8.3.9 公办理工类高校评价报告
8.3.10 公办医药类高校评价报告
8.3.11 公办农林类高校评价报告
8.4 “双一流”与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8.4.1 “双一流”高校评价报告
8.4.2 普通高校评价报告
9 中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9.1 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主报告
9.1.1 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人文社科发展前100强高校分析
9.1.2 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人文社科发展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9.2 不同地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9.2.1 北京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 天津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3 河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4 辽宁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5 上海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6 江苏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7 浙江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8 福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9 山东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0 广东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1 海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2 山西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3 吉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4 黑龙江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5 安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6 江西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7 河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8 湖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19 湖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0 内蒙古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1 广西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2 重庆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3 四川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4 贵州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5 云南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6 陕西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7 甘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8 青海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29 宁夏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2.30 新疆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评价报告
9.3 不同学科类型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人文社科发展评价报告
9.3.1 综合类高校
9.3.2 财经类高校
9.3.3 医药类高校
9.3.4 语言类高校
9.3.5 理工类高校
9.3.6 师范类高校
9.3.7 艺术类高校
9.4 中外合作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