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解构与建构:本尼特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
第一节 洞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困境
一、唯心主义的简约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研究的方法逻辑
二、审美多元决定的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的表征方法
三、体裁社会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写作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再分析
一、重估形式主义的功绩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峙
三、力促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的对话
第三节 从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
二、重构文学概念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功能
第四节 审美、自由、治理和主体塑造
一、18世纪的美学和自由治理
二、文学、美学和自我形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本尼特对大众文化的研究
第一节 大众文化研究范式之争
一、早期的大众文化研究
二、文化研究的兴起:文化主义范式与结构主义范式
三、“经验”或“结构”:文化研究的范式之争
第二节 力推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
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二、文化研究的“转向葛兰西”
第三节 文本与社会进程的关系
一、质疑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中的“文本”观
二、阐释大众阅读的“阅读型构”
三、提出“社会文本”和“文本间性”概念
第四节 “邦德及其超越”:大众文化的文本研究范例
一、“邦德”形象的跌宕起伏
二、邦德的“能指”与邦德的文本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走向“文化治理性”
第一节 从葛兰西转向福柯:“文化治理性”的理论之基
一、葛兰西的伦理国家理论
二、福柯的自由主义政府理论
三、从葛兰西转向福柯:两种文化与权力关系理论的考量
第二节 建构文化治理性理论
一、“文化治理性”产生的背景与其本质内涵
二、阐释“文化”
三、福柯的影响
四、将政策引入文化研究之中
第三节 “文化治理性”视野中的公共博物馆
一、公共博物馆的诞生
二、基于“文化治理性”分析公共博物馆的功能
三、从“空间”角度论公共博物馆
第四节 “文化治理性”理论中的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概念简述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观:“批评的幻象”
三、本尼特的“实践型”知识分子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造文化,改变社会
第一节 营造治理领域:多视角看“文化”与文化机构
一、批判分析文化概念中的三个关键假定
二、“文化复合体”:构造文化与组织自由的场域
三、“公民实验室”:博物馆,文化实物和社会治理
第二节 人类学的聚集体:治理“他者”
一、治理澳大利亚的“他者”——土著居民
二、“大法国”治理“他者”——法属殖民地
第三节 习性/习惯:文化治理性的重要技术
一、“习性”“本能”和“意志”
二、后达尔文主义传统中的“他者”治理
三、习惯/习性:本尼特评布尔迪厄的“习惯”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本尼特文化思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简析
一、异化/物化理论
二、意识形态理论
三、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本尼特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一、重拾马克思历史与政治的维度审视文艺问题
二、继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秉承马克思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和解放
第三节 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领域
一、继承并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对大众文化的辩证研究
二、注重文化机构的功能:承接与改造马克思主义现代国家治理术
三、文化治理性理论:拓展了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
本章小结
结语:本尼特文化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