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改错
颍考叔讲孝道感召庄公
壶叔告诫重耳节俭
子文不护族亲
季文子劝仲孙节俭
晏子劝国君关心人民疾苦
知过即改的信陵君
宋弘劝桓谭改错
苏章劝友坦白自首
贤妻劝夫
郭太劝人改错
刘备责友
孙权劝吕蒙就学
胡质辞交
丑女劝夫
王烈感化盗牛人
李勋教人惜粮
柳公权除满破骄自成上家
段秀实劝郭唏整顿军纪
赵匡胤改邪归正
王安石教人节俭
寺僧惜谷
海瑞教下属节俭
郑板桥劝塾师改过
义责任伯年
林纾给先生送米
杰克逊知错认错
高尔基对雷曼诺夫的批评
麦克斯韦听从老师教诲
斯维德伯格牢记校长的
批评
闻错即改
许由隐居记
李离自尽赎过
晏子改过
孟孙请回秦西巴
孔子认错
颜回食污
乐正子春闭门思过
负荆请罪
薛谭学歌
孟光改错
曹操割发自刑
诸葛亮请求降职
吕岱闻过则喜
周处改过自新
王羲之闻过即改
展子虔闻过即改
皇甫绩自愿挨打
唐太宗下“罪己诏”
画圣吴道子拜师
狄仁杰自愧
郭子仪李光弼不计私怨
宋太祖尊师
寇准认错
范仲淹请罪
“三袁”宴师
唐寅学画
改过自新的张岱
叶桂埋名学医
鲁迅的“早”
宋庆龄向小孩子道歉
梅兰芳改错敬师
沈从文知错就改
福克斯的父亲改错
华盛顿诚实认错
林肯请求原谅
马克思与恩格斯冰释前嫌
盖达尔诚实报告真相
阿普顿尊重爱迪生
改错纳谏
齐桓公纳谏
齐桓公求贤
晏子巧改坏风气
楚王改错
秦昭王用范雎
触营谏赵太后
魏惠王认错求贤
刘邦改过得贤臣
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文帝改刑
孙权烧门求贤臣
辛毗拉衣劝俭
直言面谏的萧颖胄
苏世长谏唐高祖不忘节俭
魏征提倡以俭治国
长孙皇后劝谏
贤后劝谏
朱元璋向老秀才赔礼
康熙虔诚跪师
劝人改错
颍考叔讲孝道感召庄公
时时见过,时时改过。
——聂豹
颍考叔,春秋时郑国人(今河南新郑县一带),是郑庄公手下的一个管理疆界的官员。
郑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他的母亲武姜氏因为这个特别讨厌他,而偏向他的弟弟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国君,由于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不同意,还是庄公继了位。
庄公继位后,武姜氏千方百计地帮着共叔段扩充势力,伺机夺权。庄公欲擒先纵,待时机成熟时,先发制人。在共叔段攻打京城前,一举打败共叔段于鄢地。共叔段逃亡到国外,妄想打开京城之门作内应的武姜氏被放逐到城颍(今河南临颍县西北)。郑庄公对其母发誓说:“不到黄泉,咱们不要再见面了。”过了一段时间,气消了之后,庄公又觉得自己也有些过分,可话已经说出了嘴,又有什么办法呢。
颍考叔听到这件事后,找了个借口,见到了郑庄公。庄公招待他吃饭,席间庄公发现颍考叔把肉食都放到一边,从不动筷,就好奇地问:“你怎么不吃肉食呢?”颍考叔赶忙回答说:“小人不是不吃肉食,而是因为我上有老母亲。我们家的好东西她老人家都吃着了,但从来没有吃过国君您这样好的菜肴,请允许我把这些菜带回去给我老母亲尝尝。”郑庄公说:“你还有母亲,吃什么还可以想着她,给她带回去吃,我就没有这种福分了。”颍考叔明知故问地说:“我能问一下,您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庄公把放逐母亲于城颍,并发誓不再相见的事说了一遍,在诉说时流露出悔恨的表情。颍考叔觉得时机已到,就开导说:“您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假如您深挖地,到有泉水处打一个隧道,母子在隧道里相见,谁能说这不是在黄泉中相见呢?”庄公高兴地听从了颍考叔的话。
隧道打通了。庄公在进隧道时,十分激动,就赋诗一首,其中一句是:“大隧之中其乐融融。”武姜氏出了隧道以后,也感慨万分,懊悔不已,也赋诗一首,其中一句是:“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和乐融融)。”从此母子和好如初,就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
壶叔告诫重耳节俭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听信谗言,误以为他的儿子重耳有谋取君权的打算,十分生气。于是,他下令捕杀重耳。
重耳连夜带着亲信逃出晋国。途中,他掌管钱财的家臣头须叛离。从此,他们身无分文,靠乞讨奔向齐国。
在齐国躲藏了一些日子,重耳并不顺心。在几位心腹家臣的帮助下,又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看到重耳一表人才,就招他做了女婿。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对重耳说:“我决定出兵晋国,送你回去挑起国君的担子。”
重耳想了想,说:“可以,只是大王率兵到了黄河边上即可,做我的后盾,不必过河。”
秦穆公点头答应了。
半月以后,秦国军队浩浩荡荡开到了黄河渡口。重耳望着对岸的晋国土地,自言自语地说:“19年过去了,现在我终于回来执政了!”
秦穆公派出一部分军队,由重耳率领过河,他自己则驻扎在河西,以作接应。
重耳向秦穆公告别以后,下令迅速渡河。过了一会儿,人马没有动静,重耳皱起眉头问:“为什么还不行动?”部下禀报说:“公子,壶叔讲,再等一会儿。”
原来,这壶叔是重耳的家臣,专管行李。他对重耳忠心耿耿,追随身边,逃亡期间,吃了许多苦,挨饿受冻,因而很懂得省俭。此时公子与众人马上就要返回晋国,他把重耳逃难时穿的旧衣服一件件洗好包得整整齐齐,准备带过河去。接着,他又将重耳早上吃剩的冷饭晾干,装好,让人送到船上。
重耳又等了一会儿,心中十分着急,于是,他匆匆下船,来到壶叔整理行装的地方,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了一只船边,他看到壶叔在匆匆整理搬送破破烂烂的东西,又好气又好笑,说:“壶叔,你太糊涂了!我们现在不是逃难,而是返回晋国。我要当国君了。你想,到那时要啥有啥,你收拾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不等壶叔说话,重耳就命令将士:“别装船了。已经装上船的,扔进河里,什么破旧物品也不要带过河去!”
壶叔听后,非常气恼,大声制止。然后,转过身来,指着重耳的鼻子,责备说:“公子,您的话不对!这些东西虽旧,可它们陪您19年了!您难道忘了吗?流亡中您差点儿冻死饿死,是它们帮助您度过了难关。何况这些东西还能用。您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呀!”
重耳听不进去,还是坚持把这些东西扔掉。重耳的老臣狐偃看到重耳不听规劝,大手大脚,也很伤心。于是取出秦穆公送给他的白玉说:“如果您决心要抛弃这些有用的物品,您也像抛弃那些破烂一样,将我们也抛弃吧!就凭这些,您不会成就大业的。跟随您的日子该结束了,这块白玉就作为分别的纪念吧。”
狐偃的话像警钟一样,使重耳认真思考起来。他觉得壶叔与狐偃说得有道理,自己怎么一下子糊涂了!地位变了,就喜新厌旧,大手大脚,那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重耳终于想通了,命令部下:“按壶叔说的去做,有用的东西一律留下,把丢到岸上的那些东西也都捡回来。”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