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基础
1.1 核反应堆的现状与发展
1.1.1 电厂核反应堆
1.1.2 船用核动力装置
1.2 小型压水堆的基本特征
1.2.1 小型压水堆的安全特性
1.2.2 小型压水堆的技术特点
1.2.3 小型压水堆技术发展趋势
1.2.4 一体化反应堆的研究
1.3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
1.3.1 正常运行期间
1.3.2 异常或事故条件
1.4 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方法
1.4.1 基本研究方法
1.4.2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1.4.3 多尺度耦合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
2.1 反应堆热功率
2.1.1 核裂变和产热
2.1.2 堆芯功率分布
2.1.3 堆芯功率分布的影响因素
2.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2.2.1 冷却剂的特征
2.2.2 反应堆的类型
2.3 板状燃料堆芯的传热分析
2.3.1 板状燃料元件导热
2.3.2 单相对流换热
2.3.3 两相沸腾换热
2.4 板状燃料堆芯的水力学分析
2.4.1 并联通道流量分配
2.4.2 窄缝通道压降计算
2.4.3 空泡份额计算
2.4.4 临界热流密度计算
参考文献
第3章 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
3.1 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
3.2 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
3.2.1 螺旋管传热分析
3.2.2 螺旋管的阻力计算
3.2.3 气液相对速度计算
3.3 套管直流蒸汽发生器
3.3.1 可移动边界法
3.3.2 对流换热系数
3.3.3 流动阻力系数计算
3.4 并联通道的流动不稳定性
3.4.1 并联通道不稳定性研究方法
3.4.2 窄缝并联通道的流动不稳定性
3.4.3 系统参数的影响分析
3.4.4 窄缝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边界
参考文献
第4章 一体化压水堆的稳态热工分析
4.1 一体化反应堆的功率运行
4.1.1 稳定运行过程
4.1.2 稳态传热分析
4.1.3 功率控制方案
4.2 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稳态运行特性
4.2.1 静态运行方案
4.2.2 稳态运行特性
4.3 一体化反应堆不对称运行
4.3.1 反应堆不对称运行
4.3.2 下腔室流场分布特性
4.4 反应堆的稳态运行特性
4.4.1 三维中子动力学模型
4.4.2 板状堆芯的流量分配特性
4.4.3 进口温度不均匀时反应堆的运行特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一体化压水堆正常瞬态热工分析
5.1 一体化反应堆瞬态过程分析
5.1.1 瞬态运行工况
5.1.2 反应堆负荷跟踪特性
5.2 瞬态热工水力基本模型
5.2.1 基本数学模型
5.2.2 瞬态分析程序
5.3 一体化反应堆的启动及停闭
5.3.1 核动力装置冷启动及停闭过程
5.3.2 直流蒸汽发生器启停辅助系统
5.3.3 一体化反应堆的启动特性
5.4 一体化反应堆的瞬态运行特性
5.4.1 快速变负荷过程
5.4.2 低负荷工况下的流动不稳定边界
5.4.3 主冷却剂泵变频运行
5.4.4 直流蒸汽发生器分组运行
参考文献
第6章 先进控制方法在反应堆协调控制中的应用
6.1 PID控制
6.1.1 PID 控制器
6.1.2 PID 参数整定
6.2 模糊PID控制方法
6.2.1 模糊自适应控制器
6.2.2 小波神经网络 PID控制
6.2.3 分数阶 PID 控制方法
6.3 自抗扰控制方法
6.4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6.4.1 李导数基本概念
6.4.2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6.5 反应堆协调控制方法
6.5.1 协调控制方法
6.5.2 快速调节控制器在反应堆中的应用
6.5.3 无差调节控制器在反应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一体化压水堆的固有安全性
7.1 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7.1.1 专设安全系统
7.1.2 非能动安全系统
7.2 反应堆内的自然循环
7.2.1 自然循环基本原理
7.2.2 自然循环流量确定
7.3 一体化反应堆的自然循环特性
7.3.1 强迫转自然循环运行
7.3.2 自然循环稳态运行区间
7.3.3 自然循环变负荷特性
7.4 非能动余热排出特性
7.4.1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运行特性
7.4.2 自然对流条件下的 PRHRS参数研究
参考文献
第8章 海洋条件下的流动与传热
8.1 海洋条件下船体的运动特点
8.1.1 海洋条件下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
8.1.2 周期力场下流动及传热模型
8.2 海洋条件计算模型
8.2.1 附加力模型
8.2.2 节点空间坐标模型
8.2.3 摇摆条件下的流动换热模型
8.3 海洋条件下的自然循环特性
8.3.1 倾斜条件
8.3.2 摇摆条件
8.3.3 起伏条件
8.4 海洋条件下的核热耦合特性
8.4.1 自然循环条件下的堆芯功率分布
8.4.2 海洋条件对反应堆的影响
参考文献